[发明专利]一种改良可调节血管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0818.2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1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航;张婷;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黄李军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夹板 下夹板 夹持段 连接段 后连接段 夹持力 可调节 上齿条 血管夹 血管 改良 啮合 夹持部 下齿条 错开 夹持 贴合 外撑 相贴 施加 损伤 合并 保证 | ||
一种改良可调节血管夹,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中部为夹持段,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两端分别为连接段;上夹板前连接段与下夹板前连接段相贴合并连接,上夹板后连接段与下夹板后连接段相贴合;上夹板前连接段位于下夹板前连接段上方,而上夹板后连接段位于下夹板后连接段下方,上夹板夹持段和下夹板夹持段分别向外撑开而形成夹持部,上夹板夹持段的后端和上夹板夹持段的后端相错开,上夹板夹持段中部内侧设有上齿条,下夹板夹持段中部内侧设有与上齿条相啮合的下齿条。本发明可以调节夹持不同种类血管时施加的夹持力,保证血管受到的夹持力尽可能地小,进而降低血管地损伤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可调节血管夹。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种手术器械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外科手术中,要求手术器械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尽量地小,血管夹是常用到的手术器械,现在手术中使用的血管夹无法同时适用于不同种类和尺寸的血管,且难以调节夹持力的大小,因此常常因夹持力过大造成血管的损伤,增加手术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血管夹基础上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良可调节血管夹,可以调节夹持不同种类血管时施加的夹持力,保证血管受到的夹持力尽可能地小,进而降低血管地损伤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可调节血管夹,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中部为夹持段,上夹板和下夹板的两端分别为连接段;上夹板前连接段与下夹板前连接段相贴合并连接,上夹板后连接段与下夹板后连接段相贴合;上夹板前连接段位于下夹板前连接段上方,而上夹板后连接段位于下夹板后连接段下方,上夹板夹持段和下夹板夹持段分别向外撑开而形成夹持部,上夹板夹持段的后端和上夹板夹持段的后端相错开,上夹板夹持段中部内侧设有上齿条,下夹板夹持段中部内侧设有与上齿条相啮合的下齿条。
由上可知,本发明利用上夹板夹持段和下夹板夹持段分别向外撑开而形成夹持部,然后通过夹持部对血管夹持,而且通过调节上齿条和下齿条间相互啮合的位置,实现调节夹持部夹持间距的功能,进而可以调节夹持不同种类血管时施加的夹持力,保证血管受到的夹持力尽可能地小,进而降低血管地损伤风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夹板后连接段和下夹板后连接段在相接触面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夹板前连接段与下夹板前连接段通过铆钉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夹板夹持段中部设有让下齿条穿过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夹板夹持段外侧面和下夹板夹持段外侧面分别设有防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利用上夹板夹持段和下夹板夹持段分别向外撑开而形成夹持部,然后通过夹持部对血管夹持,而且通过调节上齿条和下齿条间相互啮合的位置,实现调节夹持部夹持间距的功能,进而可以调节夹持不同种类血管时施加的夹持力,保证血管受到的夹持力尽可能地小,进而降低血管地损伤风险;
另外,本发明设有相互啮合的齿牙可以起到防滑作用,在手术中,血管夹常常会因为手术环境的影响导致组织滑脱而掉落,增加相互啮合的齿牙可以增强夹持稳定性,减小血管夹滑落的风险,降低手术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改良可调节血管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0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防滑防脱落止血夹
- 下一篇:一种内窥镜用组织夹的夹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