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源的控制方法以及扬声设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1128.9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5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叶强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1/034 | 分类号: | G10L21/034;G10L25/6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源 控制 方法 以及 扬声 设备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音源的控制方法以及扬声设备、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利用骨传导传感器采集第一音频信号以及利用麦克风采集第二音频信号;将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音频信号;计算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小于信噪比阈值;若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阈值,则将第一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选择合理的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音源的控制方法以及扬声设备、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通常可以通过佩戴耳机等扬声器,并且扬声器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连接,使得用户以耳机为通话语音输入和输出的媒介,以与通话的对方进行语音交互。
而当用户进行通话所处的环境噪音较大或噪音难以消除时,将会干扰通话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对耳机通话语音进行降噪。基于目前应用于耳机通话语音降噪的方式,其降噪效果不佳,致使通话语音的清晰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音源的控制方法以及扬声设备、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能够选择合理的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音源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利用骨传导传感器采集第一音频信号以及利用麦克风采集第二音频信号;将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音频信号;计算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小于信噪比阈值;若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阈值,则将第一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大于信噪比阈值以及第二音频信号的信噪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将第一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的步骤包括:将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均衡调节或增益处理,以至少增大第一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的幅值;将经过均衡调节或增益处理的第一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利用骨传导传感器采集第一音频信号以及利用麦克风采集第二音频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输出第一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至用户;获取用户能够察觉第一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的最小幅值;将第一音频信号进行均衡调节或增益处理,以至少增大第一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的幅值的步骤包括:增大第一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的幅值至不小于最小幅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所记载的交互内容相同;将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音频信号的步骤包括:以第一音频信号为基础,将第二音频信号中处于预设频段的音频信号作为第一音频信号中预设频段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得到融合音频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预设频段定义为大于或等于1KHz的音频频段。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判断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小于信噪比阈值的步骤还包括:若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不小于信噪比阈值,则将融合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音频信号交互包括移动数据通话和互联网通话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扬声设备,该扬声设备包括处理器、骨传导传感器和麦克风,骨传导传感器和麦克风分别耦接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控制骨传导传感器和麦克风进行音频信号交互;利用骨传导传感器采集第一音频信号以及利用麦克风采集第二音频信号;将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进行融合,得到融合音频信号;计算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并判断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是否小于信噪比阈值;若融合音频信号的信噪比小于信噪比阈值,则将第一音频信号应用于音频信号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1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