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恶臭气体酸洗涤废液中氨氮减排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1363.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安莹;周振;周传庭;吴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吸附柱 酸洗涤 出水 废液 膜生物反应器 达标排放 恶臭气体 解吸阶段 再生系统 再生液 氨氮 减排 膜池 吸附 硝化 吸附柱吸附 循环水使用 再生 氨氮去除 反应条件 工况条件 解吸系统 填料吸附 可循环 低氨 解吸 自来水 调解 退出 补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臭气体酸洗涤废液中氨氮减排的方法,采用由吸附柱吸附‑解吸系统和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组成的氨氮去除系统,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酸洗涤废液进入吸附柱反应器一,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经吸附柱反应器一内的填料吸附后出水达标排放,然后,吸附柱反应器一退出吸附阶段进入解吸阶段,同时吸附柱反应器二进入吸附阶段,在解吸阶段,经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处理后可循环使用的高Na+浓度,低氨氮浓度再生液进入吸附柱反应器一,在适宜的工况条件下,对吸附柱反应器一进行高效的解吸再生,再生出水经过调解池补充Na+和自来水后,进入膜池处理,经膜池处理后的出水少部分达标排放,剩余部分作为再生液循环水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臭气体中NH3的酸洗涤处理过程中副产物氨氮去除的技术,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收集、长距离管道输送、集中处理和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NH3的酸洗涤废液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及水污染危害的巨大压力,我国各地新建了数量众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对于缓解水污染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污水的收集、长距离管道输送、集中处理和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质大大降低了空气的环境质量,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及周围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给城市的市容市貌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据处理原理的不同,恶臭气体处理技术整体上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并没有真正去除恶臭气体,只是通过稀释扩散、掩蔽、液化分离、水洗、吸附等物理手段,将恶臭气体浓度稀释、掩蔽或转移的一类方法,其并没有改变恶臭气体的本质。化学法改变了恶臭气体的本质,利用化学药剂或化学方法将恶臭气体组分转变成无臭物质。例如,化学吸收法利用硫酸、盐酸等酸中和恶臭气体中的碱性成分NH3达到除臭的目的。但此方法产生二次污染物——含氨氮的洗涤废液,需对含氨氮污染物的洗涤废液进行后续处理。
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物理化学处理法,如空气吹脱法等,开始逐渐应用于酸洗涤废液中氨氮的后续处理。在这些技术中,吸附法因具有氨氮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和易再生等优点逐渐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青睐。因此开发功能性填料辅助恶臭气体化学吸收法,去除碱性成分NH3有着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恶臭气体酸洗涤废液中氨氮减排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将酸洗涤碱性成分NH3时生成的氨氮脱除,氨氮削减量高且工艺简单,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方便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恶臭气体酸洗涤废液中氨氮减排的方法,采用由吸附柱吸附-解吸系统和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组成的氨氮去除系统,吸附柱吸附-解吸系统由至少两级吸附柱反应器并联而成,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则由调节池和膜池组成,其中吸附-解吸系统位于整套工艺的前端,其后是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是:首先,酸洗涤废液进入吸附柱反应器一,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经吸附柱反应器一内的填料吸附后出水达标排放,然后,吸附柱反应器一退出吸附阶段进入解吸阶段,同时吸附柱反应器二进入吸附阶段,在解吸阶段,经膜生物反应器硝化再生系统处理后可循环使用的高Na+浓度,低氨氮浓度再生液进入吸附柱反应器一,在适宜的工况条件下,对吸附柱反应器一进行高效的解吸再生,再生出水经过调解池补充Na+和自来水后,进入膜池处理,经膜池处理后的出水少部分达标排放,剩余部分作为再生液循环水使用。
两个所述的吸附柱反应器由功能性填料填充而成,功能性填料为对氨氮具有强吸附力并可再生使用的天然沸石、分子筛及离子交换树脂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