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三防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1807.6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2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丹;沈春明;赵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V3/04 | 分类号: | F21V3/04;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罩主体 光源 内表面 三防灯 大角度光线 能量利用率 中心轴对称 凹棱镜 不均匀 凸棱镜 双排 照度 泄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三防灯,包括:灯罩主体,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至少一凹棱镜,其布置于所述内表面且相对于光源在第一预定角度范围内分布;至少一凸棱镜,其布置于所述内表面且相对于光源在第二预定角度范围内分布;灯罩主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灯罩主体和光源;所述光源为相对于所述灯罩主体中心轴对称分布的双排LED光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照度不均匀、大角度光线泄露、工作面上的能量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三防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防灯,一般包括灯底与灯罩连接而成的灯体,灯体内设置有发光体,发光体一般为荧光灯和LED灯。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直接在灯罩上进行光学设计以实现配光设计的方案,而是在发光体与灯底之间设置反光板,以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现有的这种不直接在灯罩上进行光学设计的技术方案存在照度不均匀、大角度光线泄露、工作面上的能量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三防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照度不均匀、大角度光线泄露、工作面上的能量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三防灯,包括灯罩主体、灯罩主体连接部和光源,以下分别对这几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灯罩主体,其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由多个不同的折射棱镜制成,具体为:
至少一凹棱镜,其布置于所述内表面且相对于光源在第一预定角度范围内(主要是侧边部分)分布;
至少一凸棱镜,其布置于所述内表面且相对于光源在第二预定角度范围内(主要是中间部分)分布;
灯罩主体连接部,连接所述灯罩主体和光源;
所述光源为相对于所述灯罩主体中心轴对称分布的双排LED光源。
较佳的,所述灯罩主体内表面从中间到侧部底端分别设有若干所述凹棱镜和若干所述凸棱镜,并且所述灯罩主体的内表面相对于其中间的轴线对称分布。即若干所述凹棱镜分布在所述内表面的中间部分,若干所述凸棱镜分布在所述内表面的侧面底端。所述灯罩主体内表面从中间到侧部底端为不同的折射棱镜,并且以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可以实现多种配光效果,环状形状与灯罩主体边缘轮廓一致,环形结构不起配光作用。
较佳的,若干所述凹棱镜分布在所述内表面的中间部分,若干所述凹棱镜的分布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相对于光源在0度到中心轴的凹棱镜分布,其为形成配光的最主要部分,它的分布受到双排LED光源的共同影响,角度越大,光线的偏折量越大,光线所占面积的范围越小,即角度越小影响越大;
第二部分,是相对于光源在0度到侧面底端凸棱镜之前的凹棱镜分布,它偏向一侧的光源,远离另一侧的光源,因此,只需要考虑近侧光源的影响即可。
较佳的,所述凹棱镜相对于光源在0度分布使得其中的光强小于预定值,凸棱镜在15-75度分布使得其中的光强达到最大值。凸棱镜利用不同角度和位置的设计对光线进行弯折,使得大角度光线变为小角度光线。
较佳的,若干所述凹棱镜等间距排列。
较佳的,若干所述凸棱镜高低错峰排列。
较佳的,所述凸棱镜和凹棱镜的横截面宽度小于2mm。
较佳的,所述凹棱镜的横截面是中间部分为凹陷的棱镜结构,所述凸棱镜为侧部分低端突起的棱镜结构。
较佳的,所述凹棱镜的横截面为凹陷的三角形、楔形或锯齿形,其凹陷角度为0到45度;
所述凸棱镜的横截面为突起的三角形、楔形或锯齿形,其突起的角度为0到3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未经上海复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