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心水膜厚度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1869.7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东;王贤;王选奎;杜永慧;杨杰;牛保伦;张兰芳;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B21/08;G06F30/20;G06F30/28;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心 厚度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心水膜厚度的确定方法,属于低渗油藏流体微观渗流机理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获取储层岩心,对获取的岩心进行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岩心进行饱和注入水,确定其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并计算岩心比表面;将岩心再次饱和注入水,并对饱和后的岩心进行水驱替和油驱替,确定岩心累计驱替水体积;最后根据得到的岩心累计驱替水体积、岩心孔隙体积、岩心体积和岩心比表面计算岩心水膜厚度。本发明通过岩心分析法直接获取表征油藏储层物性的特征参数和残余水体积,减少了实验误差,计算过程相对简单,涉及模型少,得到的岩心水膜厚度精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心水膜厚度的确定方法,属于低渗油藏流体微观渗流机理研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岩石表面润湿性大多为亲水,尤其是近井注水强冲刷地带,水膜会以连续方式覆盖于岩石孔隙表面。在中、高渗透率油藏中,由于孔隙喉道较大,水膜层厚度对渗流横截面的影响很小;而在低渗透油藏中,因渗透率和孔隙度较低,孔隙喉道细小,孔喉作用增强,尤其在低流速的情况下,孔隙喉道半径与水膜厚度处于同一数量级,水膜厚度就成了影响流体渗流规律的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改变岩心表面的润湿性减小水膜厚度,从而增加油藏孔隙的有效孔喉半径,降低注水压力同时增加注水量。因此有必要开展水膜厚度实验研究,为评价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效果提供有利的依据。
公开号为CN104200105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充注物性下限的方法,从吸附水膜受力分析入手,利用分离压力水膜厚度模型法计算水膜厚度,局限为仅反映理论上的油气藏有效孔喉下限,而真实油气藏受到充注动力限制,无法驱替掉所有孔喉中的毛细管水,所测得的水膜厚度仅反映为油藏有效孔喉理论下限。公开号为CN107702656A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矿石水膜厚度检测方法,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粒级矿石颗粒水膜厚度的检测;在计算过程中,利用CAD、MATLAB等图像处理软件计算不规则颗粒的表面积存在大约5%的实验误差,影响了水膜厚度的精确度。公开号为CN10794467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确定地层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对所采集的岩心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获得的地层可动水密度分析数据、地层油密度分析数据,结合实际油藏高度数据,确定碎屑岩地层束缚水膜厚度;在水膜厚度计算过程中涉及过多的理论模型,较多的参数(地层束缚水膜指数、自由水面以上碎屑岩油藏高度等)取值均为概念值,影响了求取水膜厚度的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心水膜厚度的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水膜厚度确定过程中存在的涉及模型多、计算复杂导致得到的水膜厚度精确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岩心水膜厚度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储层岩心,对获取的岩心进行预处理;
2)对预处理后的岩心进行饱和注入水,并根据饱和前后的岩心重量和注入水密度计算岩心的有效孔隙体积和岩心孔隙度;
3)测定岩心的渗透率,并根据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计算岩心比表面;
4)将岩心再次饱和注入水,并对饱和后的岩心进行水驱替和油驱替,确定岩心累计驱替水体积;
5)根据得到的岩心累计驱替水体积、岩心孔隙体积、岩心体积和岩心比表面计算岩心水膜厚度。
本发明通过岩心分析法可直接获取表征油藏储层物性的特征参数和残余水体积,根据得到的特征参数和残余水体积建立岩心水膜厚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水膜厚度计算。整个计算过程相对简单,涉及模型少,得到的岩心水膜厚度精确度高。
进一步地,假设驱替后的残余水在岩心孔隙壁面均匀铺展,依据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两者相除即可建立岩心水膜厚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水膜厚度计算,所述步骤5)中岩心水膜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8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