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1958.1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2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冯婵婵;杨宗凌;彭晓勇;严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质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初始状态下设置于内循环模式;判断是否可能起雾,如果可能起雾,设置于外循环模式运行除雾时间间隔后返回初始状态;如果不起雾,维持内循环模式并计时;计时时间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则返回起雾判断步骤;计时达到第一时间阈值,进行车外空气质量判断;如果车外空气质量满足标准,设置于外循环模式运行换气时间间隔后返回初始状态,并将计时清零;如果车外空气质量不满足标准,则维持于内循环模式并持续计时;计时的时间未达到第二时间阈值,则返回起雾判断步骤;计时的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则设置于外循环模式,运行换气时间间隔后返回初始状态,并将计时清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汽车空调逐步以自动空调为主。通常自动空调的控制逻辑中,对于车内空气循环的设置是以外循环为主,即会不断将车外的空气导入车内,并将车内空气排出,以保证车内外的空气流通,维持车内的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由于目前空气污染状况依旧较为严重,经常会遇到车外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状况,此时如果继续以外循环为主,则会导致车外的受污染空气进入到车内,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下降。因为车内空间狭小,受污染空气进入后会使得车内的PM2.5浓度快速上升,引起乘员的不适。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用户往往会手动调节空调的控制逻辑,将外循环切换为内循环,切断车内外的空气流通,车内空气实际上是在封闭环境中循环。
内循环模式虽然可以避免外部污染空气进入到车内的状况,但是在缺乏空气流通的封闭环境中,在乘员的呼吸作用下,会造成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车内湿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引起人员疲惫,造成乘员的不适,也会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造成隐患。湿度增加容易引起车窗起雾,影响驾驶感受。
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在乘员感受到不适(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或者发现车窗起雾时,认为切换为外循环模式,在状况改善之后在切换回内循环模式。这种方式是在不适感出现之后再进行切换,对于乘坐和驾驶的舒适度的提升有限,并且在进行切换时并不考虑外部空气的状况,有时切换到外循环时正好是外部空气质量较差的时候,反而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下降。
综合而言,现有技术中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逻辑显得过于生硬,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用户感受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更加灵活的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逻辑。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方法,包括:
初始状态,将车内空气循环设置于内循环模式;
起雾判断步骤,计算车内起雾的预测值;
如果预测值大于起雾阈值,将车内空气循环设置于外循环模式,运行除雾时间间隔后返回初始状态;
如果预测值不大于起雾阈值,将车内空气循环维持于内循环模式,并进行内循环持续时间计时;
内循环持续计时的时间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则返回起雾判断步骤,若预测值不大于起雾阈值,则内循环持续计时连续进行,若预测值大于起雾阈值,则内循环持续计时清零;
内循环持续计时的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进行空气质量判断步骤,检验车外空气质量;
如果车外空气质量满足指定标准,则将车内空气循环设置于外循环模式,运行换气时间间隔后返回初始状态,并将内循环持续计时清零;
如果车外空气质量不满足指定标准,则将车内空气循环设置维持于内循环模式,内循环持续计时连续进行;
内循环持续计时的时间未达到第二时间阈值,则返回起雾判断步骤,若预测值不大于起雾阈值,则内循环持续计时连续进行,若预测值大于起雾阈值,则内循环持续计时清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1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车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低能耗汽车用暖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