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2354.9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1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竺向佳;何雯雯;卢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近视 白内障 人工 晶状体 精准 选择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系统包括:数据模块:构建成功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模型;评估模块:确定患者的目标屈光度;匹配模块:确定最适合的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模块:快速精准地计算所需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其优点表现在:提高人工晶状体选择准确性;提高人工晶状体选择准确性;提高白内障手术人工晶状体选择效率;更符合患者需求,通过患者日常生活不同用眼距离的时间分布选择最合适的目标屈光度,满足患者日常生活需要;满足个性化人工晶状体选择需求;服务对象广,社会价值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从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转变,患者对于手术效果的要求不仅仅在于术后视力的提高,更包括对术后视觉质量及摘除眼镜等需求。目前市场上各种人工晶状体及计算公式在正视眼患者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公式预测的术后屈光度误差在±0.5D范围内的比例可达90%及以上,而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来说,由于眼轴延长,以及后巩膜葡萄肿与各种眼底病变的存在,生物测量准确性差,现有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适应性差,术后的屈光误差明显高于正常眼轴患者,且往往伴随显著的远视漂移,降低患者术后近视力及生活质量,可能导致患者无法适应或双眼不平衡,最终影响手术治疗的准确性及患者满意度。此外目前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预留屈光度选择主要根据医生临床经验,偶尔参考患者既往生活习惯,但并无统一标准,可能不能满足患者术后生活需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测量手段或检测系统根据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前生活习惯确定术后目标屈光度,根据患者眼球生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类型,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精准的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模型,综合选择最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目前利用人工智能构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模型并不能完美适用于高度近视人群,也不包含上述目标屈光度及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功能。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80038207.0,申请日2015.07.15,专利名称为:用于选择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公开了一种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法,在所述人工晶状体选择方法中,至少一个预先给定的与视力效果相关的主观参数被呈送给使用者用来决策,而且与眼睛的生物统计参数并且与表征迄今为止由使用者所使用的助视器的参数一起被用于确定初级IOL参数。接着,依据所述初级IOL参数从全部IOL中预选择第一子集。在实施该方法时,采用一种数据处理装置。此外,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用于选择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采用预先给定的与视力效果相关的主观参数被呈送给使用者来决策,同时确定初级IOL参数,并依据所述IOL参数从全部IOL中预选第一子集。在实施该方法时,采用一种数据处理装置。但是关于一种能够解决目前高度金属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过大的难点,弥补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选择的空白,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的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解决目前高度金属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过大的难点,弥补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选择的空白,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的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目前高度金属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过大的难点,弥补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选择的空白,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建立的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的建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精准选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择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2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