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鸭λ干扰素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03363.X 申请日: 2019-06-11
公开(公告)号: CN110256552B 公开(公告)日: 2021-02-19
发明(设计)人: 胡小元;张志芳;刘兴健;易咏竹;李轶女;王朋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4/555 分类号: C07K14/555;C12N15/20;C12N15/866;A61K38/21;A61P31/12
代理公司: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代理人: 余光军;张瑞雪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干扰素 突变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鸭λ干扰素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将SEQ ID No.3所示的鸭λ干扰素氨基酸序列进行I95V的氨基酸单位点突变所获得的突变体。

2.一种鸭λ干扰素突变体,其特征在于:将SEQ ID No.3所示的鸭λ干扰素氨基酸序列进行N56S-I95V、I95V-Q136K、N56S-I95V-Q136K或N56S-I95V-Q136K-V166L中任何一种氨基酸多位点突变所获得的突变体。

3.含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λ干扰素突变体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或重组宿主细胞。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λ干扰素突变体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鸭病毒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鸭病毒性疾病包括: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病毒性肠炎、小鹅瘟、番鸭细小病毒病、鸭流行性出血症、鸭花肝病、鸭病毒性脑炎、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鸭腺病毒感染、鸭的传染性囊病、鸭副黏病毒病或鸭新城疫、鸭冠状病毒感染或鸭流感中的一种或多种。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λ干扰素突变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鸭λ干扰素突变体的编码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得到重组转移载体;

(2)将重组转移载体与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

(3)将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或昆虫宿主,培养被感染的昆虫细胞或昆虫宿主表达相应的蛋白,纯化,即得。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选自AcRP23-lacZ、AcRP6-SC、AcUWl-lacZ、BacPAK6、Bac to Pac、Bacmid、BlucBacII(pETL)、p2Bac、p2Blue、p89B310、pAc360、pAc373、pAcAB3、pAcAB 4、PAcAS3、pAcC129、pAcC4、DZI、pAcGP67、pAcIEl、pAcJPl、pAcMLF2、pAcMLF 7、pAcMLF 8、pAcMPl、pAcMP2、pAcRP23、pAcRP 25、pAcRW4、pAcsMAG、pAcUWl、pAcUW21、pAcUW2A、pAcUW2B、pAcUW3、pAcUW31、pAcUW41、pAcUW42、pAcUW43、pAcUW51、pAcVC2、pAcVC 3、pAcYMl、pAcJcC5、pBacl、pBac2、pBlueBacIII、pBlueBaScHs、pEV55、mXIV、pIEINeo、pJVETL、pJVNhel、pJVP10、pJVrsMAG、pMBac、pP10、pPAKl、pPBac、pSHONEX 1.1、pSYN XIV VI+、pSYNVI+wp、pSYNXIV VI-、pVL1391、pVL 1392、pVL 1393、pVL941、pVL 945、pVL 985、pVTBac、pBM030或pUAC-5;

所述杆状病毒选自家蚕杆状病毒亲本株BmBacmid、BmNPV、AcMNPV、ApNPV、HaNPV、HzNPV、LdMNPV、MbMNPV、OpMNPV、SlMNPV、SeMNPV或SpltNPV;

所述昆虫宿主选自家蚕(Bombyx mori)、野蚕(Bombyx mandarina)、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m)、樟蚕(Dictyoploca japanica)、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pryeri)、柞蚕(Antheraea pernyi)、日本柞蚕(Antheraea yamamai)、野天蚕(Antheraea polyphymus)、苜蓿尺蠖(Atographa califorica)、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甘兰夜蛾(Mamestra brassicae)、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toralis)、秋粘虫(Spodoptera frugiperda)、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行军虫(Thaumetopoea wilkinsoni)、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美国棉铃虫(Heliothis zea)、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烟草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或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所述感染是指重组杆状病毒通过吞食或透过表皮来感染1-5龄的昆虫幼虫或蛹体。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为pVL1393;所述杆状病毒为家蚕杆状病毒亲本株BmBacmid;所述昆虫宿主为家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33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