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4173.X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1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谭文渊;王竹青;付大友;袁东;杨冰;李佳祁;谭浩兰;陈雨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氮 实时 发生器 发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发生器包括主体和反应柱,主体内部具有柱状空腔,所述反应柱沿轴向设置在柱状空腔中,反应柱与主体之间形成有环状气液分离腔;主体上端设置有抽气口以及并联布置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口的第二进液通道在下端连通并与反应柱的上端相连;主体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液口,出液口的出液通道与反应柱的下端相连;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与环状气液分离腔连通。发生装置包括所述发生器,所述发生方法利用上述发生装置进行二氧化氮标气的实时在线产生。本发明结构简单且易于集成,所产生的二氧化氮标气浓度易于定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发生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气液相界面化学发光技术的二氧化氮气体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二氧化氮气体检测方法,在环境大气二氧化氮检测等应用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基于该技术的检测设备,具有极小的体积和功耗,操作和维护非常简单,且运行及维护成本低,可以作为便携式现场应急检测设备使用。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需要用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简称为二氧化氮标气)进行标定,二氧化氮标气的精度直接决定了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用于标定的二氧化氮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制取。一种方法是采用动态配气法,利用气瓶标准气作用气源进行二次稀释得到所需浓度的二氧化氮标准气体,但由于二氧化氮的易吸附特性以及自身的聚合反应,气瓶气的准确度不高,再加之二次稀释所产生低浓度标气在管路中的吸附损耗,所得到的标定气体误差很大。另外一种方法是基于渗透管技术,该技术无需体积庞大的气瓶气源以及复杂的稀释配气气路,可以集成至设备中作为内标使用,但同样受二氧化氮特性的影响,渗透腔内所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氮气体易与水分结合产生亚硝酸,沉积在渗透窗表面从而影响渗透率;同样载气中的颗粒物在渗透窗表面的沉积也会影响渗透率;另外,渗透管技术在配气时需要较长的平衡时间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限制。
因此,当前的二氧化氮标气发生技术直接限制该检测技术及设备的应用与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特定的液相化学试剂之间的均相反应实时在线产生设定浓度二氧化氮标准气体的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发生装置及发生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所述发生器包括主体和反应柱,主体内部具有柱状空腔,所述反应柱沿轴向设置在柱状空腔中,反应柱与主体之间形成有环状气液分离腔;
主体上端设置有抽气口以及并联布置的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口的第二进液通道在下端连通并与反应柱的上端相连;主体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液口,出液口的出液通道与反应柱的下端相连;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与环状气液分离腔连通。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的柱状空腔的最上端和最下端中心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所述反应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入在上固定管和下固定管中。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液口的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口的第二进液通道在下端连通并与上固定管连通,所述出液口的出液通道与下固定管连通。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气口的进气通道出口正对下固定管设置,所述抽气口的抽气通道入口正对上固定管设置。
根据本发明二氧化氮标气实时发生器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液口包括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一进液接头,第二进液口包括第二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接头,进气口包括进气通道和进气接头,抽气口包括抽气通道和抽气接头,所述反应柱为多孔纤维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4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产品隐性不良的检测工艺
- 下一篇:应用于气体分析仪的气体传感器布置及连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