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显示立体光场的薄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5529.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3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强;惠新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麦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0/33 | 分类号: | G02B3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孙英杰;陈亮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显示 立体 薄膜 结构 | ||
1.一种用于显示立体光场的薄膜结构,所述薄膜结构包括本体,光场图像层和点光源阵列层,所述光场图像层和点光源阵列层间隔地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光场图像层位于所述点光源阵列层和所述立体光场的可视范围之间,所述光场图像层用于显示所述立体光场所对应的二维光场图像;
所述点光源阵列层包括多个发光区,相邻所述发光区的间距随着远离可视范围在水平或垂直至少一个方向上单调递增,使得可视范围通过任意两相邻的发光区在光场图像层上的投影区域没有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单层透明片构成,在所述透明片的正反两面分别形成所述光场图像层和点光源阵列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至少包括叠合在一起的所述点光源阵列层、第二透明片和第三透明片,所述点光源阵列层由第一透明片构成的小孔阵列及其背后的均匀发光板组成,在所述第二透明片的一面上形成光场图像层,所述第三透明片布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透明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为针孔结构或透光材料,所述针孔结构或透光材料远离所述光场图像层方向设有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上设有点光源,所述点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发光区的间距由如下方式确定:在所述点光源阵列层上选取一基点P1,记录所述可视范围通过所述基点P1在所述光场图像层上的对应区域的边界点,确定所述边界点与所述可视范围的连接线与点光源阵列层的交点中,与基点P1距离最远的点为第二发光区P2,依次迭代计算直至发光区的间距达到预设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发光区的间距由如下方式确定:定义穿过各发光区Pi的法线平分对应发光区的视野开角θPi,在所述点光源阵列层上选取一基点P1,所述基点P1的视野开角至少覆盖所述可视范围,并在所述光场图像层上具有对应区域A1,确定视野开角至少覆盖所述可视范围,且在所述光场图像层上形成的对应区域与所述对应区域A1接触的点为第二发光区P2,依次迭代计算直至发光区的间距达到预设值。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述预设值:
D1=2*L*tan(α/2)
其中,D1表示预设值,L表示点光源阵列层与可视范围的最小距离,α表示人眼视觉分辨角。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点为所述可视范围的中心线与所述点光源阵列层的交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场图像层的二维光场图像是彩色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麦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麦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552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带灯吹风机
- 下一篇:用于显示立体光场的多个显示装置的拼接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