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特征编码的继电保护信息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5595.9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3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常风然;顾乔根;耿少博;孙仲民;任江波;赵春雷;张晓宇;郑超;莫品豪;王强;孙利强;吕航;李力;赵青春;朱晓彤;文继锋;张春合;龚啸;萧彦;齐少娟;魏颖莉;李铁成;樊锐轶;曹磊;张雷;冯俊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05001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特征 编码 保护 信息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特征编码的继电保护信息识别方法,首先提取继电保护装置可能上送的信息样本的特征代码,形成继电保护信息的特征编码;然后,初始化特征编码池,并对特征编码池中的特征编码进行交叉迭代,根据目标函数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特征编码。此种方法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厂家自定义继电保护信息离散度较高、物理含义书别困难的问题,可实现含多厂家自定义继电保护信息物理含义的识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涉及继电保护上送信息的物理含义识别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编码的继电保护信息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部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信息从子站上送到主站,是采用通讯点表的方式来约定通讯的。点表包括报文具体内容、组号、条目号。点表仅约定了报文的内容和对应点号条目号,不体现本报文的具体物理含义,也不体现报文的具体用途、相互间的关联关系。
基于点表的上送方式,导致从主站接收到的信息仅用于展示,无法从主站端对主站接收报文进行进一步高级应用分析,如报文影响性分析、保护功能状态分析、保护功能状态监测等。
如果需要对主站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高级应用分析,就必须找到一种主站继电保护信息的物理含义识别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特征编码的继电保护信息识别方法,其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多厂家自定义继电保护信息离散度较高、物理含义书别困难的问题,可实现含多厂家自定义继电保护信息物理含义的识别。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特征编码的继电保护信息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取继电保护装置可能上送的信息样本的特征代码,形成继电保护信息的特征编码;
步骤2,初始化特征编码池,并对特征编码池中的特征编码进行交叉迭代,根据目标函数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特征编码。
上述步骤1中,特征代码包括信号名称编码、信号单位编码、信号取值范围编码、信号数值类型编码和信号步长编码,特征代码由二进制数表示。
上述步骤1中,由各特征代码拼接组成的二进制数,即为特征编码。
上述步骤2中,特征编码池中的特征编码由二进制数表示,二进制数的位数与特征编码二进制数的位数一致。
上述步骤2中,目标函数的值由特征编码中各特征代码的匹配度综合求取。
上述步骤2中,对特征编码池中的特征编码进行交叉迭代,根据目标函数选取匹配度最高的特征编码的具体过程是:
步骤a,选取特征编码池中的任意两个特征编码,将两个特征编码的各特征代码段按二进制数据位进行交叉互换,形成两个新的特征编码,同时计算特征编码池中新生成的各特征编码的目标函数值;
步骤b,对特征编码池中新生成的各特征编码,重复步骤a的计算过程,其中,当各特征编码的任意特征代码已经完全匹配,则该特征代码数据位不再参与交叉互换或变位;
步骤c,当重复步骤a的迭代次数已经达到设定次数,或者某次迭代完成后,特征编码池中新生成的某一特征编码的目标函数值已经达到设定的预期值,则停止迭代,输出识别结果。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物理含义已经明确的特征代码,对主站接收到的继电保护信息进行编码并交叉迭代,达到了含多厂家自定义继电保护信息物理含义识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特征编码的编码方式图;
图2是变压器保护定值含义识别的编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55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