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温下制备溴化亚铜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05725.9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3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丁克强;曲润玲;赵棉;周兰俊;高晓静;韩静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3/04 | 分类号: | C01G3/04;C23C22/5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 |
地址: | 05002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箔 制备溴化 亚铜 浸泡 配制 取出 氢氧化钠溶液 氧化剂 规模化生产 混合溶液中 蒸馏水冲洗 常温常压 反应条件 混合溶液 离子液体 强还原剂 铜箔表面 铜盐溶液 制备过程 自然风干 溴化亚铜 烧杯 铜盐 消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温下制备溴化亚铜的方法,制备过程包括: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性铜盐溶液,取50mL上述溶液于烧杯中,加入0.1~1g的离子液体,搅拌3~8min,形成混合溶液。将市售铜箔放置于(0.05~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3min后,取出,用大量蒸馏水冲洗2到3次,自然风干。随后将处理后的铜箔置于前面配制的铜盐混合溶液中,浸泡5~20min,之后,取出铜箔,则在铜箔表面有大量较规则的块状溴化亚铜颗粒生成。本发明是在常温常压,不消耗其他能量,不加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的情况下进行的,反应条件温和,简单易行,适合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温下制备溴化亚铜的方法,属于能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的卤化物因其具有大的能带间隙、强烈的温敏性以及特殊的反磁性等许多不同寻常的性质,近几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溴化亚铜(CuBr)是一种良好的电化学微传感器材料,同时,在催化剂、气体传感器、激光等诸多领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开发CuBr的新型环保低成本的制备方法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制备CuBr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和水热法。电化学法就是通过外加的电源(提供电子)使二价的铜离子还原为一价的亚铜离子。该方法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设备复杂,工艺条件苛刻,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水热法则是铜单质与二价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热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制备条件不易控制,且通常需要很高的温度。文献调研显示,在室温下,在没有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的情况下,未有制备CuBr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温下制备CuBr的方法。
本发明给出的室温下制备CuBr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材料的准备
常规的酸;铜盐;离子液体;铜箔;
(2)样品的制备
配制溶在(0.2 ~1.0)mol/L 硫酸或硝酸中的浓度为(0.2 ~1.2)mol/L的铜盐溶液,之后,取该溶液50mL于烧杯中,加入0.5 ~5g的离子液体,搅拌3 ~8 min后,形成铜盐混合溶液;将市售铜箔放置于(0.05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 ~3min 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2到3次,自然风干,随后将处理后的铜箔置于前面配制的铜盐混合溶液中,浸泡5~20min,之后,取出铜箔,则在铜箔表面有大量较规则的块状溴化亚铜颗粒生成。
本发明方法中,酸性铜盐溶液为CuSO4溶液或Cu(NO3)2溶液。
本发明中常规的酸为硫酸、硝酸中的一种。
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中的一种
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中的一种。
铜箔为市售普通的铜箔。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在酸性铜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离子液体,混合均匀后,将铜箔置于该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即可在铜箔表面生长出一层较规则的块状CuBr。该制备过程在室温下进行,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也不需要加入强酸或强碱,反应条件温和,简单易行,绿色环保,安全可控,适合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成CuBr后的铜箔表面(a)和未参加反应的原始铜箔(b)表面放大两万倍的SEM照片。
图2为生成块状CuBr的铜箔表面(a)和原始铜箔(b)的EDS图。
图3为生成块状CuBr的铜箔表面(a)和原始铜箔(b)的XRD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师范大学,未经河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57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