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7011.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7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54 | 分类号: | H04B3/54;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线 载波通信 装置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控制芯片、发送电路、电力线接口和载波通信端口;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产生驱动信号;电力线接口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连接电力线的火线和零线;发送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件、第二驱动器件和变压器,第一驱动器件的受控端连接第一控制端,第二驱动器件的受控端连接第二控制端,第一驱动器件的第一导通端与第二驱动器件的第一导通端连接公共端,第一驱动器件的第二导通端连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第二驱动器件的第二导通端连第二端子,中间抽头连接直流供电电源,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第二引脚,第二端子连接第一引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电力线作为载体进行信号传输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利用现有低压供电线路实现数据传输,具有无须重新布线、节省系统建设成本、实用方面等优点,在自动抄表、照明控制、智能小区、智能大厦、家庭网络、家居智能控制、家庭安防等方面被广泛应用。
然而电力线信道中由于有各种电器的接入,低压电力线网络对于数据通信而言环境十分恶劣,主要表现在:线路阻抗低、衰减大、干扰强、噪声大、而且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特点,其中,典型的干扰和噪声源包括开关电源、节能灯、各种电器等等,而信号衰减主要来自线路阻抗,包括电器接入阻抗、EMC电容、相间藕合等等。
现有的去除干扰的方式,成本高昂,致使利用电力线载波进行通信的成本居高不下,如何通过巧妙设计抵抗信号干扰并降低成本,也是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发送电路、电力线接口以及载波通信端口;其中: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用于产生驱动信号;电力线接口,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用于连接电力线的火线和零线;发送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器件、第二驱动器件以及变压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第一导通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第一导通端连接公共端,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第二导通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第二导通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引出中心抽头,所述中心抽头连接直流供电电源,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第二引脚,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通过负载连接所述第一引脚,所述发送电路用于接受所述控制芯片的控制,通过所述载波通信端口传输载波信号。
此外,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过零检测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过零检测信号;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一引脚,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参考端连接直流供电电源,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过零检测信号输入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引脚传输的交流电的过零点,并输出所述过零检测信号。
此外,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引脚,所述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子,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所述直流供电电源,所述整流电路用于为所述电力线载波通信装置提供直流供电电源。
此外,还包括:接收电路;所述控制芯片,还包括:接收输入端;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一接收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三端子,所述接收电路的第二接收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第四端子,所述接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接收输入端,所述接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载波通信端口接收载波信号,并将所述载波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