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baqus平台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507043.1 申请日: 2019-06-12
公开(公告)号: CN110222439B 公开(公告)日: 2020-01-07
发明(设计)人: 张宏;王清远;刘永杰;王宠;李浪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G06F30/23 分类号: G06F30/23;G06F119/04
代理公司: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选中
地址: 610064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疲劳损伤 寿命评估 多尺度 微观 宏观尺度 宏观 材料微观结构 耦合模型建立 材料疲劳 工程应用 计算评估 可移植性 理论支撑 疲劳寿命 算法实现 微观尺度 物理参数 耦合技术 耦合模型 耦合 创新性 兼容性 子模型 算法 损伤 评估 预测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Abaqus平台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材料微观-宏观尺度耦合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模型;

S2、通过疲劳损伤及寿命评估模型评估材料微观-宏观尺度耦合疲劳损伤与寿命;

所述步骤S1的具体步骤为:

S11、基于实际工程问题建立宏观几何模型;

S12、在考虑材料微观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区域利用Voronoi算法建立微观子模型;

S13、在宏观几何模型和微观子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基于宏观模型的均匀弹-塑性模型和考虑材料微观特性的晶体塑性基弹-塑性本构模型;

S14、通过晶体塑性基弹-塑性本构模型计算所选区域的微观损伤增量,并通过累积损伤变量值计算均匀弹-塑性模型的宏观损伤增量;

S15、通过微观损伤增量和宏观损伤增量判断微观子模型和宏观模型是否失效,当模型失效时,进入步骤S16,否则进入步骤S17;

S16、考虑微观损伤增量和宏观损伤增量建立疲劳损伤及寿命评估模型;

S17、直接建立不考虑疲劳损伤的寿命评估模型;

所述步骤S14中微观损伤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Dmicro为微观损伤增量,λ为裂纹萌生长度比值,为平均应力,β和m为材料敏感参数,t为时间;

所述宏观损伤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Dmacro为宏观损伤增量,N为晶粒数量;

所述步骤S16中疲劳损伤及寿命评估模型为:

上式中,Nf为疲劳寿命,Nmicro为微观裂纹萌生扩展寿命,Nmacro为宏观稳态裂纹扩展寿命,γs为材料表面自由能,Δγp为塑性剪切应变增量,Δτ为剪切应力增量,tm为最大驻留滑移带PSB宽度,f为能量有效系数,n、α、β和m均为材料参数,σa和σm分别为应力幅和平均应力,E和E0分别为损伤后和损伤钱的弹性模量,σ为应力,v为裂纹扩展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Abaqus平台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步骤为:

S21、根据金属材料的晶格类型,确定疲劳损伤及寿命评估模型的求解变量个数n;

S22、选择迭代变量和收敛及精度控制参数,基于线性算法获得弹-塑性模型的迭代初始值;

S23、基于非线性算法或快速博里叶变换算法计算塑性基弹-塑性本构模型第n步的迭代变量,并通过欧拉积分获得第n+1步的迭代变量和一致切线刚度矩阵;

S24、基于n+1步的迭代变量和一致切线刚度矩阵评估微观-宏观尺度耦合疲劳损伤与寿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Abaqus平台疲劳损伤与寿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的晶格类型包括面心立方金属材料、体心立方金属材料和密排立方金属材料,所述面心立方金属材料的求解变量个数为12,所述体心立方金属材料的求解变量个数为48,所述密排立方金属的求解变量个数为6。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0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