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C6~C7烷烃高产芳烃和氢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7270.4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0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潘罗其;杜建文;肖哲;曾光乐;余卫勋;刘洪武;陈正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7/00 | 分类号: | C10G57/00;C01B3/2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6 c7 烷烃 高产 芳烃 氢气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C6~C7烷烃高产芳烃和氢气的方法,将C6~C7烷烃送入有金属改性的KL沸石型催化剂存在的第一反应器进行芳构化选择性和活性的脱氢反应,然后将反应产物送至分离系统实现氢气、芳烃与非芳烃分离,C4~C7非芳烃再进入有金属改性的HZSM‑5沸石型催化剂存在的第二反应器进一步芳构化改质反应,所得液相反应产物返回分离系统实现循环。本发明的方法使原料C6~C7烷烃最大限度和高选择性地转化为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烃,同时获得高产率氢气,且装置流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C6~C7烷烃高产芳烃和氢气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通过两个不同催化反应区的反应,使烷烃最大量转化为芳烃和氢气,提高烷烃的目标产物收率。
技术背景
催化重整装置生产的抽余油主要为C6~C7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和少量的环烷烃。目前其主要用作汽油调和组分或生产各类溶剂油。由于这些抽余油中正构烷烃的辛烷值低,使其直接作为汽油调和组分的加入量有限,而作为溶剂油使用附加值较低。通过Pt/KL沸石基催化剂的转化反应,可高选择性地将正构烷烃转化为苯、甲苯等芳烃,分离芳烃后还可获得未反应的异构烷烃是较高辛烷值的汽油调和组分。然而,由于受反应平衡的限制,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反应压力和空速条件下,原料中的正构烷烃的转化率仍是一定的,未转化的烷烃仍然影响原料的有效利用率和汽油调和组分油的辛烷值。
目前,为提高Pt/KL沸石基催化反应产物中未转化烷烃的利用率,主要集中在组合Pt/KL沸石基催化反应区和异构化反应区,将正构烷烃和单甲基烷烃通过Pt/KL沸石基催化反应区生产芳烃,再将未反应完全而剩余的正构烷烃和单甲基烷烃通过异构化反应区异构化反应,反应产物与原料中二甲基烷烃一并成为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或者是将Pt/KL沸石基催化反应区产物中非芳烃部分中C6及以上正构烷烃和带一个支链的烷烃分离出来,再循环去芳构化反应区再转化,获得最大量芳烃,同时也得到支链更多、辛烷值更高的汽油调和组分油。
CN106367112B公开了一种利用重整抽余油生产芳烃和提高副产品辛烷值的方法,该工艺将重整抽余油中的C6~C7馏分经金属改性的Pt/KL分子筛催化剂芳构化反应后,产物进行芳烃与非芳烃分离,C5+非芳烃再进入有异构化催化剂的反应器进行异构化反应获得较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该工艺将芳构化和异构化反应组合,得到适当芳烃产物的同时,也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油。
CN106367116B公开了一种利用重整抽余油制备轻质芳烃的方法,该工艺具体过程是将重整抽余油经干燥塔脱水,再经预热器加热到反应温度后进入装有Pt/KL分子筛催化剂的芳构化反应器进行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产物经分离出C5+非芳烃和轻质芳烃,C5+非芳烃进入分馏塔分馏切割成C5~C6馏份和C6~C7馏份,C6~C7馏份返回芳构化反应器中继续进行芳构化;该工艺通过循环未反应物料的方式,获得最大量芳烃。
CN107916134A公开了一种由轻烃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的方法,该工艺将C5~C8的轻质芳烃通入异构化反应区进行异构化反应,再将液相异构化反应产物送入装有Pt/KL分子筛催化剂的芳构化区进行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产物经气液分离后,将所得液相产物芳烃抽提,得到含芳烃组分的抽出油和含非芳烃组分的抽余油;该工艺将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组合,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并保持适当的芳烃产物。
CN107916132A公开了一种由C6~C7烷烃生产芳烃和异构化汽油的方法,该工艺将正构烷烃和单甲基烷烃的C6~C7烷烃以装有Pt/KL分子筛催化剂的芳构化区进行重整反应,然后将反应产物中的芳烃和非芳烃分离,非芳烃再经脱已烷塔分离,正构烷烃和单甲基烷烃再选择性循环回Pt/KL分子筛催化剂的芳构化区重整反应;该工艺通过反应物料的选择性循环反应,芳构化反应效率高,并可获得高辛烷值的汽油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2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烟机
- 下一篇:高温高压水三轴多样品加载应力腐蚀裂纹萌生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