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结构ZnS@C@MoS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7485.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2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山虎;李胜男;许银霞;邢瑞敏;冯彩霞;毛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91 | 分类号: | C25B11/091;C25B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1 | 代理人: | 李保平 |
地址: | 475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zns mos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核壳结构ZnS@C@MoS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水热法合成粒径均一的ZnS纳米球,然后采用自组装法在ZnS纳米球表面组装一层PDA薄膜,再经过高温碳化,强酸刻蚀处理,最后通过一步水热法在刻蚀的ZnS@C的表面原位生长超薄的MoS2纳米片,实验结果表明碳壳可以极大地提高ZnS@C@MoS2的导电性,有效地防止MoS2纳米片的聚集,二维超薄的MoS2纳米片的结构有利于最大限度暴露活性位点,缩短电荷的传输路径,使ZnS@C@MoS2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且ZnS@C@MoS2在碱性电解液中测试12h时,保持率高达84%,说明ZnS@C@MoS2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核壳结构ZnS@C@MoS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氢气作为一种具有高热值、零温室气体排放的高效、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被普遍接受的能源替代品。电化学分解水制氢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可以把不稳定、不易储存的电能以氢气的形式存储下来,但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较高的析氢电位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因此需要高效、稳定的析氢电催化剂来降低其过电位。就目前而言,铂基以及基于铂的复合材料被认为是高效的析氢催化剂,但由于铂在地壳中的含量极低,以及其昂贵的价格限制其在工业中的大规模的应用,因此开发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具有高效、稳定的非贵金属析氢催化剂便成为当前发展电解水析氢技术的关键。
过渡金属硫化物在电催化析氢(HER)领域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MoS2是一种最具有代表的过渡金属硫化物。对于MoS2的析氢性能(HER)研究要追溯到1970年,研究工作者发现块状的MoS2并不具有HER活性,直到2005年,Hinnemann等通过密度泛函数(DFT)理论对MoS2边缘钼原子吸附氢离子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GH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这种层状材料的氢键自由能,发现MoS2的基面是不具有催化活性的,而硫化的Mo 的边缘与氢原子的结合能接近于Pt,具有较好的HER性能;Jaramillo等人在超真空条件下利用气相沉积法使Mo在H2S气氛中沉积在Au(惰性HER催化活性)基底上,获得层状的MoS2片,具有丰富的Mo-S边缘部位,进一步证实MoS2催化活性位点为硫化的Mo 的边缘部分。MoS2是半导体材料,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以及纳米片容易发生重堆积的特殊现象,从而使它的电化学性能大打折扣,限制了其在水分解领域的应用;另外受材料的单一性的制约,已经很难达到人们对高活性催化剂的需求。因此,如何通过材料设计来提升材料的导电性和活性位点数,从而有效改善催化剂的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水热法合成粒径均一的ZnS纳米球,然后采用自组装法在ZnS纳米球表面组装一层PDA薄膜,再经过高温碳化,强酸刻蚀处理,最后通过一步水热法在刻蚀的ZnS@C的表面原位生长超薄的MoS2纳米片,ZnS@C@MoS2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且ZnS@C@MoS2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核壳结构ZnS@C@MoS2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核体和包裹在核体表面的壳体,所述核体为ZnS纳米球,所述壳体由内向外依次为C层和MoS2纳米片层。
ZnS纳米球外包裹一层C层得到ZnS@C核壳结构。ZnS@C核壳结构用稀HCl溶液刻蚀后,使用水热法合成核壳结构ZnS@C@MoS2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74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