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波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8576.1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3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澎;彭刚;田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测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隐身 武器装备 维护 测试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雷达波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方法,其包括:目视检查被测目标表面可能存在的隐身缺陷,确定隐身缺陷所在区域并编号;对被测目标隐身缺陷所在区域进行现场的近场测量,经处理后得到远场二维成像结果;用所得到的远场二维成像结果,替换隐身武器装备整体二维像基准数据库中目标整体像的对应区域,得到局部替换后的被测目标整体像,并对其反演RCS得到局部替换后的被测目标整体RCS,并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进行局部RCS反演,如需反演,则进一步对局部RCS结果进行评估确定维修优先级。通过该方法,可探测、识别和定位隐身武器装备可能存在的RCS缺陷,定量评估局部缺陷对整体RCS的影响,使得维护测试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性,显著降低维护测试成本,缩短检测周期,提高维护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隐身武器装备RCS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雷达波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雷达波隐身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其在军用装备上的广泛应用,陆续有隐身武器装备列装部队。
在隐身武器装备使用过程中,隐身武器装备表面随着使用或自然磨损而发生变化,比如武器装备上的材料、武器装备外部结构上的台阶、缝隙等,即使在武器装备出厂时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武器装备整体隐身性能的恶化。因此,为保持或恢复隐身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需要定期对隐身武器装备的电磁散射特性进行维护测试,确保其始终满足指标要求。
在隐身武器装备日常使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对其局部隐身缺陷进行维护测试,是摆在隐身武器装备使用维护人员面前现实而迫切的课题。隐身武器装备局部隐身缺陷的维护、维修是关系到其实际作战效果的关键因素。
雷达散射截面(RCS)是表征目标电磁散射特征的重要指标,通过在各姿态角位置对被测目标进行RCS测试,可确定目标的电磁散射特征,进而确定目标的雷达波隐身性能。隐身武器装备的雷达波隐身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简单地通过视觉来判断,必须利用目标RCS测量系统,结合相应的数据处理算法获取目标RCS值。
获取目标RCS的测量方法主要有紧缩场测试、室外场静态测试、室外场动态测试和整机近场测试。其中,紧缩场测试环境静区小、目标重量受限,适用于缩比模型、全尺寸隐身武器装备部件目标测试;室外场静态测试场地占地大、费用高、易受干扰,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全尺寸隐身武器装备模型测试;室外场动态测试试验成本高、目标姿态无法精确控制、数据重复性差,适用于生产阶段真实隐身武器装备测试,无法诊断缺陷位置;整机近场测试场地建设费用贵、布局少,对测量环境要求高,测试效率较低。上述四种测量方法,总体而言,对硬件要求高、对测量环境要求高、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测量场地相对固定,无法满足一线用户对隐身武器装备日常隐身性能现场维护的需求:部署机动灵活,环境适应性好,维护测试方便快捷。
因此,为实现隐身武器装备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对隐身武器装备局部缺陷开展现场维护测试工作,急需开发一种有效的、可应用于工程实践的隐身武器装备局部隐身缺陷维护测试相关的技术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填补国内在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技术、方法,尤其是隐身武器装备局部隐身缺陷维护测试技术、方面的空白,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雷达波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在于:目标的整体电磁散射特征是由目标上各个局部电磁散射特征综合而成的,通过对隐身武器装备局部电磁散射特征进行检测来反演其对整体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从而为现场维护提供指导。局部电磁散射特征的检测相对较为简单,对场地环境要求较低,可极大地降低维护成本,缩短检测周期,适用于隐身武器装备的日常使用维护。
具体的,一种雷达波隐身武器装备维护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目视检查:查找被测目标表面可能存在的隐身缺陷或疑似隐身缺陷,确定隐身缺陷所在区域,并对隐身缺陷所在区域进行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测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测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8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门共振纳米线晶体压电无人机增程电源
- 下一篇:太阳光电源海水净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