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对位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对位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8668.X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赵利杰;程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芯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00 | 分类号: | G01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对位 检测 电路 电子设备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对位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对位检测方法,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述充电对位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对位检测线圈及电流转换子电路,每一所述对位检测线圈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线圈与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相对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两侧,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线圈、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于同一层;通过检测设置于与无线充电线圈同一平面的检测线圈中的电流,进而判断充电的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无线充电器的预设位置,使用户校正需要充电设备的位置,进而提升无线充电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电对位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对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充电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无线充电的方式应运而生。无线充电技术使充电器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完全分离。无线充电比传统充电要更安全、更灵活。
然而,无线充电还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无线充电器的有效充电区域较小,用户需要将充电设备放置相应区域才能进行充电,当需要充电的设备与无线充电器摆放或接触的位置不正确或错位时,充电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对位检测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对位检测方法,以检测无线充电器与需要充电的设备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使用户校正需要充电设备的位置,进而提升无线充电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对位检测电路,应用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所述充电对位检测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对位检测线圈及电流转换子电路,每一所述对位检测线圈的检测端与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测线圈包括第一检测线圈、第二检测线圈、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线圈、所述第二检测线圈、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形成检测回路,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对位检测线圈的检测端;
所述第一检测线圈与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相对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线圈的两侧,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分别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绝缘设置,所述第一检测线圈、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和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位于同一层。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连线上,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和第二检测检测线圈关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呈中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线圈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均为椭圆形线圈,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短半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短半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与所述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对位检测电路包括两个对位检测线圈,其中一个对位检测线圈中的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与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之间的第一连线,与另一个检测线圈中的第一检测线圈的中心与第二检测线圈的中心之间的连线所在的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包括滤波器及电容,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对位检测线圈的检测端连接;所述滤波器的输入端为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对位检测电路包括: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流转换子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芯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美芯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86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钉、螺母及紧固件组合
- 下一篇:一种三角梁柔性约束变刚度微纳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