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8811.5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曹扬;范勇;姜敞;陈锋;吴军;徐建洪;卢念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H01F41/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言倩玉 |
地址: | 213166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楔形 磁极线圈 绕线模具 止挡板 后模 前模 后模芯 前模芯 卡板 绕线 退绕 成型 拼合形成 相对分布 相对设置 斜面贴合 电磁线 紧凑性 绕线模 退绕盘 拼合 绕制 缠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包括:后模、前模、退绕卡板组和退绕盘,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和楔形后模芯;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和楔形前模芯;楔形后模芯的斜面适于与楔形前模芯的斜面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前模止挡板适于与后模止挡板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与前模止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的区间;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采用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可以提高磁极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及使用该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直流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及变压器等电力设备中,磁极线圈是其中的重要部件,随着电机等电力设备功率密度的提高,也要求磁极线圈结构更加紧凑,电流密度提高。对成型磁极线圈,通常是由电机或机床主轴带动固定在其上的绕线模具旋转,将导线缠绕在绕线模具上然后脱模完成线圈制作。
例如公开号CN108573809A《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及其绕线模具》的专利披露了一种绕线模具组件,包含传动结构和绕线模具。其中,传动结构包括定位盘、法兰盘以及加长轴,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输出端上,绕线模具包括内楔形块和外楔形块,内、外楔形块均包括绕线块和挡止端板,挡止结构均设置在两个楔形块的大端部,挡止结构在绕线模具上形成挡止面,内楔形块的挡止端板与定位盘卡嵌定位连接。使用时,将导线缠绕在两楔形块组成的中部矩形体模型的外周壁上,通过挡止面对线圈进行横向限位,防止外层的线圈塌落,避免了线圈端部的形状和尺寸不达标,进而提高了线圈的成型质量。针对该专利公开的绕线模具来说制作线圈时为单方向缠绕,对于多层多匝线圈,所制作的成型线圈的起始端必须从线圈内层引出,从而导致制作的成型线圈整体不规整,起始端引线位置高度方向会局部凸出单匝尺寸,影响线圈装配,不利于整体结构紧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以解决提高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磁极线圈绕线模具的绕线方法,以解决提高线圈绕制后的紧凑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磁极线圈绕线模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极线圈绕线模具,包括:
后模,所述后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后模止挡板和楔形后模芯;
前模,所述前模包括相连成型的前模止挡板和楔形前模芯;所述楔形后模芯的斜面适于与楔形前模芯的斜面贴合以使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适于电磁线缠绕的绕线模芯;所述前模止挡板适于与后模止挡板相对分布,且在后模止挡板与前模止挡板之间形成用于拼合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的区间;
退绕卡板组,所述退绕卡板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匝卡板,一对所述匝卡板分别具有一用于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接的U形凹槽;以及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均适于贴靠于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上;
退绕盘,所述退绕盘适于与所述后模和前模配接,在所述后模的楔形后模芯和前模的楔形前模芯拼合形成绕线模芯后与所述退绕盘锁固,且所述退绕盘靠近所述后模止挡板背离前模止挡板的一侧端面设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匝卡板在分别与所述楔形后模芯和楔形前模芯卡装后,一对所述匝卡板位于绕线模芯的上侧的部分分别具有一倾斜面;且一对所述匝卡板中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后模止挡板,而另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朝向前模止挡板;以及
一对所述匝卡板上分别具有的倾斜面相对于匝卡板的倾斜率相同。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模止挡板朝向一对所述匝卡板中的其中一个匝卡板的倾斜面的侧端面设有一由该后模止挡板的外侧壁向中部位置倾斜的适形线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誉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8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材排出喷嘴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电机转子自动缠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