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9025.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2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秋穗正;秦浩;王成龙;田文喜;苏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28 | 分类号: | G21C15/28;G21C15/02;G21C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 栅格 气冷 空间 核反应 堆堆 | ||
1.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芯活性区(16)、包覆在堆芯活性区外围的堆芯筒体(4)、包覆在堆芯筒体(4)外侧的两层反射层即内反射层(7)和外反射层(5);所述堆芯活性区(16)由多根燃料棒(2)和多根控制棒(3)组成,燃料棒(2)和控制棒(3)呈三角形或矩形栅格排列,构成冷却剂流动的开放空间;
所述燃料棒(2)从内向外依次包括燃料芯块(12)、燃料棒气体间隙(13-1)和燃料棒包壳(14-1);燃料棒包壳(14-1)内、燃料芯块(12)的两端填充有轴向反射块(11),燃料棒(2)两端为燃料棒端部连接件(10-1);所述控制棒(3)从内向外依次包括中子吸收体(17)、控制棒气体间隙(13-2)和控制棒包壳(14-2),控制棒(3)两端为控制棒端部连接件(10-2);燃料棒气体间隙(13-1)和控制棒气体间隙(13-2)用以容纳裂变气体和材料的热膨胀;
所述燃料棒(2)和控制棒(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由上栅格板(8)和下栅格板(9)以及缠绕在燃料棒包壳(14-1)上的燃料棒绕丝(15-1)和缠绕在控制棒包壳(14-2)上的控制棒绕丝(15-2)定位;
所述内反射层(7)和外反射层(5)主体结构的材质为氧化铍,内反射层(7)和外反射层(5)内分别开有多个反射层冷却剂入口通道(6)和反射层冷却剂出口通道(1);反射层冷却剂由反射层冷却剂入口通道(6)下端进入,到达内反射层(7)上部后,折流由外反射层(5)中的反射层冷却剂出口通道(1)流出,起到冷却反射层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芯活性区(16)的冷却剂为氦氙混合气体,由堆芯下部向堆芯上部流动,作为载热剂带走燃料棒(2)内燃料裂变产生的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2)内燃料芯块(12)的材料为二氧化铀,富集度不小于90%,为中空圆柱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绕丝(15-1)和控制棒绕丝(15-2)的材料为钨铼合金,燃料棒包壳(14-1)和控制棒包壳(14-2)的材料为钨铼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气体间隙(13-1)和控制棒气体间隙(13-2)内填充气体为氦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棒(2)内部两端的轴向反射块(11)的材料为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2)中填充的中子吸收体(17)的材料为碳化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放栅格式气冷空间核反应堆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反射层(7)和外反射层(5)的材料为氧化铍,内反射层(7)和外反射层(5)内冷却剂采用氦氙混合气体,分子量为38~42g/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902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