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韭菜综合保鲜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1093.7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0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汪安国;史永晖;汪安君;林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迅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35 | 分类号: | A01G22/35;A01G7/06;A01B79/02;A23B7/16;A23B7/154;C09K17/14;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贾文健 |
地址: | 2503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韭菜 综合保鲜技术 施用 蔬菜保鲜技术 无二次污染 安全保鲜 复合产品 时间延长 鼠李糖脂 有效途径 自然风味 自然状态 抗药性 无残留 益生菌 蔗糖酯 采收 果蔬 无毒 保鲜 生长 土壤 保留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韭菜综合保鲜技术,属于蔬菜保鲜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种植前、生长期间和采收前,使用鼠李糖脂、蔗糖酯和益生菌复合产品在土壤中的施用、韭菜本体上的施用处理,保留韭菜自然风味、口感,实现自然状态下的韭菜储藏与保鲜时间延长。本发明技术具有无毒、无残留、无二次污染、无抗药性等优点,是实现果蔬安全保鲜的有效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韭菜综合保鲜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会生产大量的果蔬类农产品,然而由于采收后处理不当等因素,会造成果蔬农产品的大量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果蔬农产品每年产后损耗率高达40%左右,因此,果蔬的采后贮藏保鲜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传统的果蔬保鲜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在抑制腐败菌的入侵上有良好效果。物理方法如低温、高温、辐射、气调处理等,存在储藏成本高,操作技术难等问题,有时仍无法避免一些特殊菌群的侵染。化学方法利用无机或有机的药剂抑制微生物生长达到保鲜的目的,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等优势,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对绿色健康农业和品质农业的大力支持,寻求一种低成本、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保鲜优质技术成为当前农业新趋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韭菜保鲜期的综合保鲜技术。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韭菜综合保鲜技术,具体为:
(1)种植前期土壤处理
在韭菜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使用1号土壤生态修复剂按每亩15kg的施用标准,与湿土按照1:2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种植地表面,随后用旋耕犁翻地,翻地后可立即开展韭菜种植,或适量浇水湿润土壤后开展韭菜种植;
所述1号土壤生态修复剂是由2-烷基-3-羟基-鼠李糖脂、蔗糖酯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按照10:2.5:87..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含菌量为枯草芽孢杆菌30亿/g;
(2)种植期灌根处理
在韭菜生长期间进行灌根处理,使用2号土壤生态修复剂按每亩2.5kg的施用标准,兑水200kg混合均匀,之后浇灌在韭菜根系附近,韭菜出苗3-5公分时进行一次灌根处理,间隔一周后重复进行,连用2次;
所述2号土壤生态修复剂是由鼠李糖脂、蔗糖酯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剂以5:10:8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剂的含菌量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0亿/g,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与地衣芽孢杆菌含量比例为1:1;
(3)种植期喷施处理
在韭菜生长期第15天左右,使用生物表面抑菌剂按每亩200mL的施用标准,兑水50kg混合均匀后对韭菜表面进行喷施,一周后追施一次巩固效果;
所述生物表面抑菌剂是由山苍子基鼠李糖脂、蔗糖脂和水按照2:2.5:94.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4)采收期喷施处理
在韭菜采收前2天,使用生物表面抑菌剂按每亩200mL的施用标准,兑水100kg混合均匀后对韭菜表面进行喷施,经喷施处理后采收并储藏;
所述生物表面抑菌剂同(3)所述。
上述方法可以用于韭菜延长保鲜期,方法中第(1)、(2)步骤均可以单独同第(3)、(4)步骤联合进行,也可仅第(3)、(4)步骤联合进行,均可达到提高韭菜品质、延长保鲜期的作用,以四个步骤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迅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迅达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10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