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IMO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1491.9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陈汝承;宋欢林;姜成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21/06;H01Q15/14;H01Q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阵列 反射板 低频阵列 低频振子 高频振子 电路指标 高频辐射 耦合作用 减小 振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MIMO天线,包括反射板、均设于所述反射板上的至少一个高频阵列和至少一个低频阵列,所述高频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高频振子,所述低频阵列包括至少一个低频振子,所述高频阵列包括第一高频阵列,其与所述低频阵列并排设于所述反射板上,并且所述第一高频阵列中的高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高度大于所述低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高度。本发明提供的MIMO天线可在不增大各振子与反射板之间间距的情况下,有效提升高频辐射性能和电路指标,减小高频阵列和低频阵列之间的耦合作用,从而可缩小高频阵列和低频阵列之间的间距,进而缩小所述MIMO天线的体积,使所述MIMO天线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MO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网络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当前2G、3G、4G甚至5G网络共存的大环境下,要求基站天线加快向多频化、小型化的演进,支持多系统工作的小型化MIMO天线正成为基站天线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MIMO天线主要采用高低频嵌套及多频并排的结构,随着对天线小型化要求的提升,对天线阵列之间间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阵列间的耦合作用,天线阵列之间的间距越小,阵列之间的能量耦合就越大,相互影响也越大。在高低频并排阵列中,当阵列间距过小时,也容易造成高频电路和方向图的指标恶化,影响天线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通过有效缩小阵列间距实现小型化的MIMO天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MIMO天线,包括反射板、均设于所述反射板上的至少一个高频阵列和至少一个低频阵列,所述高频阵列包括至少一个高频振子,所述低频阵列包括至少一个低频振子,所述高频阵列包括第一高频阵列,其与所述低频阵列并排设于所述反射板上,并且所述第一高频阵列中的高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高度大于所述低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高度。
优选地,所述反射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通过弯折形成相互连接的凹陷区和凸起区,所述低频阵列设于所述凹陷区,所述第一高频阵列设于所述凸起区。
优选地,所述反射板包括底板和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顶板,所述第一高频阵列中的高频振子设于所述顶板上。
更优地,所述反射板还包括竖立于顶板的反射腔,所述反射腔与所述底板共同围合形成反射罩。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板还包括竖立于所述底板上并位于相邻两个阵列之间的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高频阵列中的高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与所述低频阵列中的低频振子对应的反射板之间的高度差为低频中心频率的波长的0.25倍以下。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高频阵列和与该第一高频阵列相邻的低频阵列中,所述第一高频阵列的高频振子包括第一高频振子和第二高频振子,所述第一高频振子于所述低频阵列中的投影位于与其正对的低频振子的辐射臂的范围内,所述第二高频振子于所述低频阵列中的投影位于与其相邻两个低频振子之间的间隙内。
更优地,所述第一高频振子和所述第二高频振子沿所述反射板纵向交替且错位设置。
更优地,所述第一高频振子和与其相邻的低频阵列的水平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高频振子和与其相邻的低频阵列的水平间距。
优选地,所述MIMO天线包括至少两个低频阵列,相邻两个低频阵列中的低频振子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MIMO天线包括两个低频阵列和设于所述两个低频阵列之间的两个第一高频阵列。
进一步地,所述高频阵列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射板上并与所述低频阵列同轴设置的第二高频阵列,所述第二高频阵列包括第三高频振子,所述第三高频振子嵌套于所述低频振子内和/或设于相邻两个低频振子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14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