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和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2090.5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乔立华;孙建华;史红伟;耿进锋;李红英;崔大田;张浩;魏韬;马磊;秦跃杰;施学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5/08;H01B13/02;H01B1/02;H01B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杨小燕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芯 光电复合 光纤复合 保护层 光纤 填充物 输电线路 碳纤维复合芯棒 铝线 输电线路运行 温度变化曲线 信息交换功能 框式绞线机 绞制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和生产方法,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该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包括碳纤维芯导线和光纤复合单元,光纤复合单元包括光纤、填充物和保护层,光纤放置在保护层内,光纤和保护层之间通过填充物对光纤进行固定,并将光纤复合单元、碳纤维复合芯棒、铝线在框式绞线机的过导线绞制的生产方法,绞制成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该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精确掌握导线温度变化曲线和信息交换功能,从而增大输电线路的容量功能,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作为输送电能的载体,在输电线路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安全可靠地多送电能,现有技术中的输电线路导线只能监测到电力导线的表面温升的变化而不能监测到导线内部的温升变化,不能直接监测到电力导线内部运行趋势的变化和温升过高时的安全隐患。使输电线路在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
公告号为CN 202887761 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导线芯及其包含它的导线。一种碳纤维复合导线芯,包括铝合金柱体和均匀分布在铝合金柱体中、带有二氧化硅涂层的碳纤维。该文献所得导线芯,虽然强度比较高,但但只能监测到电力导线的表面温升的变化而不能监测到导线内部的温升变化,不能直接监测到电力导线内部运行趋势的变化和温升过高的隐患。
公开号为CN 103000283 A的文献属于架空输电线路的电力电缆领域,特别适用于特定的增容线路,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芯增容导线,包括碳纤维复合芯和包裹碳纤维复合芯的软铝线,碳纤维复合芯由碳纤维中层和包覆碳纤维中心层的玻璃纤维层构成,所述的软铝线由若干层软铝同心绞合形成,截面为梯形或圆形,但该碳纤维复合芯增容导线比重比较大,而且铝材消耗比较大,抗拉强度和低垂弧度比较低,存在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和生产方法,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提高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包括碳纤维芯导线和植入所述碳纤维芯导线的内层的光纤复合单元,所述光纤复合单元包括光纤、填充物和保护层,所述光纤放置在所述保护层内,所述光纤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通过所述填充物对所述光纤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为不锈钢管,所述填充物为光纤油膏。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芯导线包括中心层、铝股内层和铝股外层,所述中心层为碳纤维复合芯棒,铝股内层为圆铝线,铝股外层为软铝型线。
进一步的,所述圆铝线的一根被所述光纤复合单元替换。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复合单元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光纤放线;
S2:填充光纤油膏;
S3:不锈钢带放带;
S4:将步骤S3中的不锈钢带通过拉拔、整形成为含有光纤的焊接好的不锈钢管;
S5:通过钳式牵引装置和光纤余长控制装置对光纤复合单元进行牵引及余长控制;
S6:将光纤复合单元收绕在收线盘上。
一种光电复合碳纤维芯导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光纤复合单元、碳纤维复合芯棒和圆铝杆的工序检验,并将圆铝杆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形成铝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2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