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及其锂电池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2986.3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2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华;刘平;潘家新;章顺华;连晶晶;欧阳志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应 机理 电极 材料 及其 锂电池 以及 它们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复合导电炭1~5份、聚丙烯腈PAN 10~50份和单质硫20~80份,所述复合导电炭包括热解炭PANC、多孔碳BP2000,所述PANC均匀的附着于多孔碳BP2000炭的表面,所述复合导电炭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将BP2000与PAN一同放入行星球磨罐中,加入适量DMF溶剂,球磨4~8h;其次,向球磨罐中加入蒸馏水,使PAN从DMF中沉析并包覆在BP2000表面;最后,离心干燥,放入Ar气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升温至280℃~300℃,保持2h;再以5℃/min升温至700℃~800℃,保持2h,得到复合导电炭PAN@BP复合导电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ANC占复合导电炭的重量比为3.5~12.7wt.%,所述复合导电炭制备中采用的聚丙烯腈PAN占制备原料的重量比为6~20w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ANC占复合导电炭的重量比为6wt.%。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首先,将BP2000与PAN一同放入行星球磨罐中,加入适量DMF溶剂,球磨4~8h;其次,向球磨罐中加入蒸馏水,使PAN从DMF中沉析并包覆在BP2000表面;最后,离心干燥,放入Ar气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升温至280℃~300℃,保持2h,再以5℃/min升温至700℃~800℃,保持2h,制成复合导电炭PANC@BP;其中,PAN热解炭的修饰量控制在3.5~12.7wt.%;
步骤2:将复合导电炭PANC@BP、聚丙烯腈PAN和单质硫按重量比1:10:50进行干法球磨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将PANC@BP 1~5份、PAN 10~50份、S 20~80份的原料研磨均匀;然后将混合物行星球磨6h~8h;再在Ar气保护下的管式炉中,以5℃/min~10℃/min升温至300℃,加热6h~10h,即得所述硫电极材料。
6.一种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层、难溶性电解质层、负极层;所述正极层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难溶性电解质层为难溶性碳酸酯类电解液1M LiPF6/PC-EC-DEC(1:4:5,v/v/v);
所述负极层采用锂金属、石墨或者单质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固-固反应机理的硫电极材料的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复合导电材料与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PTFE按80:10:10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加入异丙醇调浆后,在双辊压膜机上反复辊压,制成厚度为0.1~0.15mm的电极膜片,然后在60℃下真空干燥;将上述制备的膜片冲压在铝网集流体上得到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电解液在手套箱内组装成扣式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工程学院,未经南昌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29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