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3769.6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8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浩鸣;刘继平;宋鹏先;房晟辰;孟峥峥;于洋;李琳;张静;李文杰;王昱力;常文治;杜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84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环 金属电极 泄漏电流 电容量 环氧 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电缆终端 固化 检测 测量 密封性能检测 电容量变化 密封性能 泄露电流 测量环 密封 发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内侧金属电极(3)、外侧金属电极(5),所述内侧金属电极(3)和外侧金属电极(5)分别设置在电缆终端与接头的电缆环氧泥(4)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外侧金属电极(5)用于电容量或泄露电流的测量实现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功能。该方法是测量环氧泥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并与测量的正常电缆环氧泥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进行比较,如果发现环氧泥电容量变化异常或泄漏电流变化异常即可判断环氧泥密封性能。本发明利用环氧泥固化不均造成的环氧泥电容量及泄漏电流变化的特点,实现电缆终端与接头的电缆环氧泥固化程度以及密封的检测功能,具有准确可靠且易于实现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电气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泥是用于在密封电缆终端与接头的一种混合物,主要作用是保护电缆终端与接头免受水分侵蚀,同时起到一定的绝缘作用。环氧泥采用两种组分有机液体混成,现场搅拌后,涂抹到电缆终端与接头的铜壳和铝护套的交界面。在一段时间后,双组份的液体混合物会固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因混合不均等原因,造成固化不充分,影响防水密封效果。由于环氧泥外面还要缠绕防水带,因此,无法直接观察其固化情况。
经检索,未发现电缆环氧泥固化以及密封性能检测的相关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准确可靠且易于实现的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包括内侧金属电极(3)、外侧金属电极(5),所述内侧金属电极(3)设置在电缆终端与接头的电缆环氧泥(4)的内侧,所述外侧金属电极(5)设置在电缆终端与接头的电缆环氧泥(4)的外侧,所述外侧金属电极(5)用于连接电容量或泄露电流检测仪实现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功能。
所述内侧金属电极、外侧金属电极(5)和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安装结构为:在电缆终端与接头的铜尾管(8)和电缆本体铝护套(1)之间填充有自粘绝缘胶带(2),在自粘绝缘胶带(2)外面同心缠绕有内侧金属电极(3),在内侧金属电极(3)和自粘绝缘胶带(2)外面为电缆环氧泥(4),在电缆环氧泥(4)外面同心缠绕有外侧金属电极(5),该外侧金属电极(5)设置有信号引出线(7)用于与电容量或泄漏电流检测仪相连接。
所述内侧金属电极(3)为非闭环结构,所述外侧金属电极(5)为闭环结构。
在外侧金属电极(5)和电缆环氧泥(4)外面半迭绕包防水带(6),外侧金属电极(5)的信号引出线(7)通过半迭绕包防水带的缝隙引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以及电容量或泄露电流检测仪,所述电容量或泄露电流检测仪通过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装置的外侧金属电极获取所述电缆的电容量或泄露电流值,根据所述电容量或泄露电流值确定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环氧泥密封性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缆终端与接头空载到额定负荷电流的范围,通过外侧金属电极测量环氧泥电容量或泄漏电流,标定正常电缆环氧泥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
步骤2、在电缆环氧泥满足固化时间且投入运行后,选取不同的负荷时刻,通过外侧金属电极测量环氧泥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
步骤3、将步骤2测量得到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与步骤1得到的电容量或泄漏电流进行对比,根据环氧泥电容量变化或泄漏电流变化判断环氧泥密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3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