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4151.1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4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步友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管廊 管线连接 主管线 横墙 外伸 纵墙 装配式混凝土 产业化发展 安装方便 地下建筑 防潮措施 钢板连接 横向顶板 循环利用 资源损耗 拆卸 变形 防火 地下 节约 施工 进程 | ||
1.一种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 ,包括横墙(1)、纵墙(2)、纵向顶板(3)、横向顶板(4)、纵墙纵向外伸筋(5)、横墙外伸筋(6)、纵向顶板外伸筋(7)、横向顶板外伸筋(8)、纵墙横向外伸筋(9)、横向连接架(10)、横墙预留孔洞(11)、密封条(12)、防火材料(13)、钢板(14)、钢板预留孔洞(15)、防潮层(16)、螺母A(17)、螺母B(18)、维修洞(19),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顶板(3)设置在两个纵墙(2)上部,形成纵向管道,横墙(1)垂直与纵墙(2)连接,横向顶板(4)设置在横墙(1)上部,钢板(14)紧贴内壁并固定在四者的连接缝位置,将四者垂直连接为一个整体,纵向顶板(3)和横向顶板(4)围成的空心区域为维修洞(19);
在纵墙(2)两侧,自上而下每隔50cm-80cm水平设置一个纵墙横向外伸筋(9),在横墙(1)两侧,自上而下每隔50cm-80cm水平设置一个横墙预留孔洞(11),在横墙(1)内部横墙预留孔洞(11)对应设有横向连接架(10),纵墙横向外伸筋(9)通过横墙预留孔洞(11)插入横墙(1)内部横向连接架(10)上的水平连接孔(10-3),并采用螺母A(17)安装紧固;
纵墙横向外伸筋(9)上部紧绑有纵墙纵向外伸筋(5),纵墙纵向外伸筋(5)一端设置在纵墙(2)两侧的墙体中且与纵墙(2)墙体方向平行;横墙预留孔洞(11)上部设有横墙外伸筋(6),横墙外伸筋(6)的一端设置在横墙(1)两侧的墙体中;
所述钢板(14)两侧为竖直向下的钢板,在钢板(14)两侧每隔50cm-80cm设置两排钢板预留孔洞(15),纵墙纵向外伸筋(5)和横墙外伸筋(6)的另一端穿过钢板预留孔洞(15),并通过螺母B(18)安装紧固;
纵向顶板(3)的纵向两侧设有纵向顶板外伸筋(7)穿过钢板(14)顶部内侧的钢板预留孔洞(15),并通过螺母B(18)安装紧固;横向顶板(4)设有垂直于横向顶板(4)的横向顶板外伸筋(8)穿过钢板(14)顶部外侧的钢板预留孔洞(15),并通过螺母B(18)安装紧固;
横墙(1)、纵墙(2)、纵向顶板(3)、横向顶板(4)之间的缝隙采用密封条(12)密封,管廊舱体四周和钢板(14)内侧涂有防火材料(13),外侧设有防潮层(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墙横向外伸筋(9)与横墙预留孔洞(11)设置高度一致、尺寸一致;纵墙纵向外伸筋(5)和纵向顶板外伸筋(7)在同一竖直线上,横墙外伸筋(6)和横向顶板外伸筋(8)在同一竖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充缝隙采用的密封条(12)使用膨胀防火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火材料(13)采用难燃的氯化石蜡,防潮层(16)采用防水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修洞(19)与地面垂直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管廊主管线与分管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连接架(10)竖直设置在横墙(1)的两侧墙体中,所述的横向连接架(10)包括侧连接端板(10-1)、水平受力连接筋(10-2)、水平连接孔(10-3),若干个水平受力连接筋(10-2)的一端分别与侧连接端板(10-1)垂直焊接,水平受力连接筋(10-2)均匀分布,水平受力连接筋(10-2)位于侧连接端板(10-1)竖直方向的中线上,在两个相邻的水平受力连接筋(10-2)与侧连接端板(10-1)焊点的中间设有水平连接孔(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415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