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5974.6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C09K17/10 | 分类号: | C09K17/10;C09K17/06;B09C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游离态 碱性调节剂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钠 磷酸二氢铵 矿山土壤 磷酸氢钙 修复试剂 重金属铅 填充剂 优选 土壤 天然矿物质粉 羟基磷灰石粉 天然矿石粉 环境治理 酸碱平衡 酸性物质 植物种植 重量份数 磷灰石 磷矿粉 石灰 污染 肥料 水泥 协调 | ||
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磷酸氢钙10‑30份;磷酸二氢铵15‑25份;磷酸二氢钾10‑20份;磷酸二氢钠5‑10份;碱性调节剂10‑20份;土壤填充剂60‑90份;天然矿石粉100‑200份。本发明中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为酸性物质,且优选的磷灰石粉、羟基磷灰石粉、磷矿粉三种天然矿物质粉也为酸性,碱性调节剂当然为碱性,且优选的石灰、水泥两种土壤填充剂也为碱性,故而能够在固定游离态铅的同时还能协调酸碱平衡,且所选物质均能有效的的固定游离态铅,从而能够将土壤中游离态铅的含量降到合格的标准,同时选用的物质能够对起到肥料的作用,便于后续的植物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重视,目前在土壤的污染中较为严重的是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镉、汞、砷、铬、铜、铁、锌等。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煤的燃烧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尤其以在矿山、冶炼厂附近土壤含铅量为最高,远远超过正常标准。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结合,不易溶解,且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植物对铅的吸收与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土壤条件、植物的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植物吸收的铅主要累积在根部,有少数才转移到地上部分。积累在根、茎和叶内的铅,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受害。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籽实较少。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禾谷类茎秆不易作饲料。对于重金属铅的土壤污染目前有化学法、物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其中最常见的的就是土壤修复试剂,由于其不是将游离态的铅分离出来而是通过将游离态的铅固定,使植物无法再吸收游离态的铅,从而起到重金属铅的土壤污染的治理作用,故而土壤修复试剂成本相对较低且效果显著,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目前的土壤修复试剂在修复后仅仅是固定了铅离子,而土壤本身的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若是要继续种植植物还要再消耗较多的资源进行生态环境修复,从而增加了土壤修复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
如上所述的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所述的碱性调节剂为碳酸钙、碳酸钾、碳酸铵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所述的土壤填充剂为石灰、水泥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任意比例混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所述的天然矿石粉为磷灰石粉、羟基磷灰石粉、磷矿粉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
一种重金属铅污染的矿山土壤修复试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重量份数称取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铵、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钠、碱性调节剂、土壤填充剂、天然矿石粉,混合,粉碎,备用;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粉末与被金属铅污染土壤按照1:7-12的比例充分混合,并置于外界环境中;
步骤三:每隔三天对取样观察游离态铅离子的含量并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59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