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778.0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6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文增友;李刚;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00 | 分类号: | B60L1/00;B60L58/10;B60L3/00;B60L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源 控制 模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可以简化纯电动汽车的上电和下电的操作流程,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并且可以防止蓄电池馈电,增加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将现有汽车的电源模式由OFF,ACC,ON和START这4种模式简化成了OFF、ON、Ready三种模式,由于Ready不需要按电源按钮,使得电源对用户只有开和关两种模式,电源模式的减少令使用者不需要关注电源挡位,打开开关即可以使用,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并且重新定义了ON状态和Ready状态,ON状态时低压蓄电池由直流变压器实时充电,防止蓄电池馈电,增加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
背景技术
当今主流的汽车电源模式设计仍然是沿用传统燃油汽车的四个电源档位的配电方式:OFF,ACC,ON和START。这种电源模式的设计初衷是考虑到发动机的特性,避免发动机怠速时发电所造成的能耗浪费,发动机积碳和尾气环境污染等。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比如CAN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控制器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实现唤醒与休眠,不需要依赖于配电方式的切换来实现唤醒与休眠。更为重要的是,纯电动汽车已经不再使用发动机,这就意味着ACC和START的电源模式已经失去了传统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的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可以简化纯电动汽车的上电和下电的操作流程,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并且可以防止蓄电池馈电,增加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包括以下三种状态:
OFF状态:启动按键继电器断开,整车电源切断;
ON状态:低压回路上电,高压回路建立高压;直流变压器为低压负载提供电源并向低压蓄电池充电;驱动准备提示处于关闭状态,动力源不能输出驱动扭矩;
Ready状态:车辆控制单元根据车辆当前状态判断车辆是否需要驱动行驶,如果满足驱动条件,则驱动准备提示打开,车辆可正常驱动;
其中,OFF状态、ON状态、Ready状态切换逻辑为:OFF状态下,按一次启动按键,进入ON状态;ON状态下,当刹车踏板被踩下,档位转换到D档或R档,并且没有插入充电枪时,进入Ready状态;在Ready状态下,当车辆静止时,驾驶员将档位重新切换回到P档后或者插入充电枪,返回ON状态;在ON状态下或者Ready状态下,当车辆静止时,按一次启动按键,进入OFF状态。
本发明的纯电动汽车电源控制模式,将现有汽车的电源模式由OFF,ACC,ON和START这4种模式简化成了OFF、ON、Ready三种模式,由于Ready不需要按电源按钮,使得电源对用户只有开和关两种模式,电源模式的减少令使用者不需要关注电源挡位,打开开关即可以使用,改善了使用者的体验效果;并且重新定义了ON状态和Ready状态,ON状态时低压蓄电池由直流变压器实时充电,防止蓄电池馈电,增加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ON状态的系统工作模式为:在OFF状态下,按下启动按键,进行步骤:①、KL15和KL30导通带电,KL15回路上的低压用电设备可使用;②、各个车载控制器进行初始化和自检;③、各个车载控制器自检完成后,将安全状态发送给车辆控制单元;④、车辆控制单元自检完成,闭合高压预充继电器,高压电池控制器接通高压电源;⑤、直流变压器将高压电转换成低压电给低压蓄电池充电并且供给低压用电设备使用;⑥、步骤④中,若车辆控制单元自检失败,则保持低压上电模式。这样的ON状态电源工作模式设计,使得车辆控制单元VCU自检完成后即接通高压电源,一方面可以直接由直流变压器对蓄电池充电并且供给低压用电设备使用,可以降低低压蓄电池的符负荷,从而增加低压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高压电源接通后,空调压缩机等高压电器就可以工作了,相比传统的方式需要进入START模式空调压缩机等高压电器才可以工作,对于使用者的体验更好,使用者不需要关注电源的状态,打开开关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6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