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回收室及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6937.7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昂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21/08;F01K2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2000 陕西省西安市沣***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余热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回收室及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若干组双金属片组,双金属片组由多个双金属片平行布置组成,双金属片通过连接孔与固定轴连接,固定轴上设置有喷淋孔,双金属片另一端是自由端;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中部均布置有传动轴,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余热进入的一端还设置有开合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开合叶片和与开合叶片连接的开合装置连杆,所述的开合装置连杆和传动轴连接;还包括冷却系统。本发明采用了双金属片组,可以直接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动力,经对应机构带动发电机发电或直接驱动负载,实现能量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回收室及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也叫弃热)是一种潜在的再生能源,生产生活中的余热就是一种温差能。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锅炉的烟气余热等直接流失的热源,其中200℃以下的低品位热源几乎没被利用。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现存的余热利用技术普遍存在结构复杂成本偏高,一些小型工业企业无力上马,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当前世界能源危机有目共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人们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一直以来人们都在不遗余力的去研究余热的利用,余热也是一种能源,在现实生活中余热最有利用价值,能量回收对节能减排非常有益,当前虽有一些相关技术已在使用,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需要通过工质将热能间接转换为机械能,均不能直接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回收室及余热回收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能量回收系统不能直接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热回收室,包括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所述的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中分别布置有若干组双金属片组,所述的双金属片组由多个双金属片平行布置组成,所述的双金属片一端开有连接孔,双金属片通过连接孔与固定轴连接,所述的固定轴为空心结构,固定轴上设置有喷淋孔,所述的双金属片另一端是自由端;
所述的固定轴固定在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两侧,所述的双金属片组的自由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的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中部均布置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伸出第一热回收室或第二热回收室;
所述的第一热回收室和第二热回收室余热进入的一端还设置有开合装置,所述的开合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开合叶片和与开合叶片连接的开合装置连杆,所述的开合叶片为多片平行布置,开合叶片两端与第一热回收室或第二热回收室连接且开合叶片可以沿自身长度方向的轴转动,所述的开合装置连杆和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热回收室还包括冷却系统,所述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分水器和与冷却水分水器连接的冷却水管道,所述的冷却水管道与固定轴连通,所述的冷却水分水器和传动轴联动,所述的开合装置连杆与冷却水分水器连接。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双金属片组以传动轴为镜像线镜像布置,所述的双金属片组的自由端和片间轴框相连接,所述的片间轴框为镂空结构,所述的片间轴框和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传动轴上设置有连接片,所述的片间轴框与连接片连接。
所述的双金属片组之间的间距为双金属片组弯曲时自由端的位移,所述的双金属片组中每个双金属片间的间距为双金属片的厚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进口和余热出口,还包括热回收室,所述的热回收室设置在余热进口和余热出口之间,所述的余热进口设置在热回收室有开合装置的一侧,所述的热回收室可以为多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昂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昂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6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