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7899.7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8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谭惠丰;卫剑征;张义;吴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05D7/04;B05D7/24;B29L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条 薄膜连接 喷涂 加热 微米级 再加热 热压 薄膜 薄膜材料 表面喷涂 热压连接 热压压力 三阶段 预热 喷枪 | ||
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属于薄膜连接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薄膜材料的连接问题,它包含取宽度为4‑10mm的连接条,利用喷枪在连接条的一侧表面喷涂FEP溶液,喷涂厚度为3‑10μm;将喷涂FEP溶液的连接条分三阶段加热,先在预热至150℃的环境中加热2‑3min,然后在5 min内升温至230℃再加热2‑3min,最后在5 min内升温至330℃再加热2‑3min;将两片待连接薄膜对接于加热后的连接条的喷涂FEP溶液的表面上,再进行热压连接,热压温度为300‑350℃,热压压力为20‑100kpa,热压时间为10‑30s;本发明用于连接厚度为1‑50μm的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表面没有活性或活性弱的薄膜材料,如聚碳酸酯薄膜、聚四氟乙烯薄膜和聚酰亚胺薄膜等,目前的连接方式一般是使用胶黏剂粘合,一种是使用胶黏剂涂抹于薄膜上,进行热压粘合,一种是将薄膜进行化学改性处理使其自带背胶或活性提高进行粘合;这两种处理方法存在连接部位增重过大的问题,而且连接部位无法承受-150℃的低温,限制了薄膜材料的应用;并且化学处理工艺繁琐,操作复杂,还会降低薄膜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厚度在50μm以下的薄膜连接,上述问题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对于表面没有活性或活性弱的薄膜材料的连接问题,针对厚度为1-50μm的薄膜,提供了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
一、取宽度为4-10mm的连接条,利用喷枪在连接条的一侧表面喷涂FEP溶液,FEP即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六氟丙烯的含量为10-20%,喷涂厚度为3-10μm;连接条的材料及厚度与两片待连接薄膜中的一片相同强度更好;
二、将喷涂FEP溶液的连接条分三阶段加热,先在预热至150℃的环境中加热2-3min,然后在5 min内升温至230℃再加热2-3min,最后在5 min内升温至330℃再加热2-3min;
三、将两片待连接薄膜对接于加热后的连接条的喷涂FEP溶液的表面上,再进行热压连接,热压温度为300-350℃,热压压力为20-100kpa,热压时间为10-30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操作简便,现有的喷枪、加热装置和热压装置就可以完成连接;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对薄膜无伤害,不污染环境;连接部位增重极小,低于15g/m2;连接后的薄膜材料强度与本体强度基本相同,并且FEP为耐高低温材料,能承受-150℃到150℃的高低温,可用于航天领域;相同厚度和不同厚度的薄膜均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两片待连接薄膜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微米级薄膜连接的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
一、取宽度为4-10mm的连接条1,利用喷枪在连接条1的一侧表面喷涂FEP溶液2,FEP即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其中六氟丙烯的含量为10-20%,喷涂厚度为3-10μm;连接条1的材料及厚度与两片待连接薄膜中的一片相同强度更好;
二、将喷涂FEP溶液2的连接条1分三阶段加热,先在预热至150℃的环境中加热2-3min,然后在5 min内升温至230℃再加热2-3min,最后在5 min内升温至330℃再加热2-3min;
三、将两片待连接薄膜对接于加热后的连接条1的喷涂FEP溶液2的表面上,再进行热压连接,热压温度为300-350℃,热压压力为20-100kpa,热压时间为10-30s。
实施例一,两片厚度为12.5μm的聚酰亚胺薄膜连接的方法,最佳参数下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7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打印中的落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焊接换模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