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19375.1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1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冠;王琪;赵万忠;王源隆;沈锴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婷婷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系统 汽车底盘 泊松比 爆炸冲击能量 仿生设计 内防护层 优化设计 箭头型 盾片 龟壳 微观结构设计 自适应参数 爆炸性能 结构组成 外防护层 吸收性能 新型汽车 转移性能 防护层 底盘 拓扑 轴向 损伤 爆炸 研究 | ||
1.一种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粘贴在一起的内防护层(1)、外防护层(2)、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所述内防护层(1)、外防护层(2)、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的曲面形状和大小均一致;所述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在该底盘防护系统的最外表面;该底盘防护系统与汽车底盘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层(1)由编织纤维复合材料层层叠加组成;所述外防护层(2)由金属叠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由外侧到内侧依次是支撑加强结构、负泊松比结构和填充泡沫负泊松比结构单元在横向、纵向、轴向三个方向排列拓展,且所述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在该底盘防护系统的轴线上梯度分布,具体为在轴向方向依次采用按照数量比例为4:2:1:4:2:1的负泊松比结构梯度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多目标优化算法以三层防护结构的厚度为优化目标进行计算并优化所述内防护层(1)、外防护层(2)、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的三者之间排列厚度关系达到优化防护系统碰撞吸能效果与三层防护层总质量之间的最优解;利用单目标优化算法优化计算并优化所述内防护层(1)、外防护层(2)、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防护系统(3)的曲面形状角度和曲面覆盖距离大小,其外表形状基于龟壳盾片的拓扑结构仿生设计,达到优化最小离地间隙的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Bezier曲面设计仿龟壳盾片形状的底盘防护系统;
2)基于人体骨骼肌仿生学原理设计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
3)计算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非决定形状参数;
4)建立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参数化模型;
5)建立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高效计算响应面模型;
6)利用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设计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选取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最优设计解;所述设计参数包括内防护层厚度、外防护层厚度、负泊松比结构的梯度及该底盘防护系统曲面形状及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方法为:基于龟壳盾片在转移冲击能量方面的仿生学原理,综合考虑防护系统的功能实现和重量限制,通过借鉴其形状、角度、结构和功能原理,利用Bezier曲面设计仿生外防护系统中单元盾片的拓扑形状、数量、排列方式及整体防护系统的三维曲率,优化内外防护系统的能量分配以及各防护层之间的连接关系;
步骤2)的具体方法为:将人体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移植于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设计中,使负泊松比结构类似于横纹肌,支撑加强结构类似于骨骼;最后,通过将双箭头型仿生负泊松比结构用于与内防护层进行贴合的结构设计,增加内防护层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重仿生汽车底盘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方法为:参考车辆底盘平整性设计、最小离地间隙设计,用以满足车辆整体性与协调性的统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3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行车记录仪
- 下一篇:一种面向智能电动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及数据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