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anny算子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半自动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19868.5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3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章杨松;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3 | 分类号: | G06T7/13;G06T5/50;G06T7/11;G06T7/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1009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anny 算子 结构 面迹线 半自动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半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控制点输入:对原照片进行观察,指定主要裂隙的控制点,裂隙控制点包括裂隙起始点、终点和拐点;
步骤2、图像分割:通过指定的区域将原图一分为二,一张为步骤1中的人工指定区域,另一张包括剩余裂隙,其中人工指定区域是通过控制点和偏移量确定的矩形区域;
步骤3、图像获取:将输入的两张彩色图像采用0.3倍的红基色、0.59倍的绿基色和0.11倍的蓝基色进行相加得到两张灰度图像;
步骤4、预处理:对步骤3中获取的两张灰度图像分别通过滤波器进行图像低通滤波,对低通滤波后的图像通过增强算法进行图像增强果;
步骤5、边缘检测:利用Canny算子,对步骤4处理后的两张图片分别进行边缘检测;
步骤6、裂隙处理:对步骤5处理后的两张检测结果进行细化处理,然后删除节点和单点;
步骤7、迭代连接、剔除伪边缘:对步骤6处理后的两张边缘分检测图片通过人机交互输入角度、距离阈值,将满足阈值要求的分段线进行迭代连接,同时剔除伪边缘,具体为:
(1)L1和L2分别为两条线段,a11、a12分别为线段L1的两端点,a21、a22分别为线段L2的两端点,d1、d2表示a11与线段L2两端点的距离,d3、d4表示a12与线段L2两端点的距离,dmin表示d1、d2、d3、d4的最小值,如果dmin小于给定的判定阈值Dt,则继续往下判定;
(2)设a12、a21表示两条分段线距离最近的两个端点,D1、D2分别表示a12到线段L2和a21到线段L1的距离,Sd=D1+D2,如果Sd小于给定的判定阈值dt,则继续往下判定;
(3)角度准则1:a12、a21连线与线段L1的夹角记为γ,如果γ小于给定的判定阈值γt,则继续往下判定;
角度准则2:α1,α2分别为L1和L2的倾斜角,β为两倾角差,当|α1-α2|≤90°时,β=|α1-α2|;当|α1-α2|90°时,β=180-|α1-α2|;如果β小于给定的判定阈值βt,则继续往下判定;
(4)L1和L2的相似系数Sij求解如下:
其中w1、w2、w3、w4、θ1、θ2均为大于0的常数;
步骤8、边缘叠加:对步骤7处理后的两张边缘检测图片中的迹线检测结果进行叠加,得到完整的裂隙检测结果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ny算子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半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偏移量为输入图像纵向像素值h的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ny算子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半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细化处理是用形态学细化算法将裂隙细化成单像素宽度的裂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anny算子的岩体结构面迹线半自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节点和单点的定义为:对步骤5处理后的图像每个像素点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进行分析,如果当前检测像素点为黑色时,统计其四周八个位置中为黑色像素点的个数并记为N;当N≥3时,则该点应为节点;当N=2时,则该点为分段线内部点;当N=1时,则该点为该分段线的端点;当N=0时,则该点为单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198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