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0114.1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坚;矫坤远;叶诗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吉绿金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F7/18;B01F15/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丽;王德桢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处理装置 搅拌轴 絮状物 腔室 废旧铅酸蓄电池 两侧内壁 锥形腔室 处理箱 收集箱 重金属 顶部内壁 搅拌电机 螺旋叶片 人力物力 转动安装 捕集剂 搅拌叶 螺旋轴 收集槽 捕集 废水 运送 融合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其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处理箱,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收集箱,且收集箱的顶部开设有收集槽,所述处理箱上设有锥形腔室,所述锥形腔室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叶。本发明利用搅拌轴和搅拌电机可以使废水和捕集剂进行充分的融合,重金属捕集的效率高,重金属形成絮状物的量大,利用螺旋轴和螺旋叶片将形成的絮状物运送至箱体的外部,大大节省了后续清理絮状物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有利于工厂的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废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屡见不鲜,化学法是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方法,螯合法又称高分子离子捕集剂法,是指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投加适量的重金属捕集剂,利用捕集剂与金属离子铅、镉结合时形成相应的螯合物的原理实现铅、镉的去除分离。该反应能在常温和较大pH范围(3?11)下发生,同时捕集剂不受共存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去除率高,絮凝效果佳,污泥量少且整合物易脱水。
现有的螯合法是将捕集剂和废水加入至箱体内,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捕集剂接触的不充分,重金属离子形成絮状物很少,重金属螯合的效率低下,且絮状物存留在箱体内,后期的清理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大,不利于工厂的发展,所以我们提出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用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处理箱,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收集箱,且收集箱的顶部开设有收集槽。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上设有锥形腔室,所述锥形腔室的顶部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设置和锥形腔室相适配,所述锥形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废水通道和捕集剂通道,所述废水通道和捕集剂通道的顶部均贯穿腔室的顶部内壁并均延伸至箱体的上方,且废水通道和捕集剂通道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漏斗,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的底部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腔室内,且搅拌电机输出轴的底部和搅拌轴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槽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螺旋轴,且螺旋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的底部和收集槽的底部内壁紧密贴合,所述螺旋轴的一端贯穿收集槽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箱体的一侧,所述螺旋轴的另一端贯穿收集槽的另一侧内壁并延伸至箱体的另一侧,且螺旋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和处理箱的两侧固定连接,锥形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密封螺纹连接有螺纹堵塞,所述螺纹堵塞的底部延伸至处理箱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内螺纹套管,且内螺纹套管和螺纹堵塞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套管的外侧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齿条,且齿条和齿轮相啮合,所述螺纹堵塞的底部转动安装有横块,且横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两个滑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和腔室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直线轴承,推杆的一侧贯穿直线轴承的内圈并和直线轴承的内圈滑动连接,所述推杆的一侧延伸至箱体的一侧并固定安装有推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吉绿金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吉绿金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01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