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0968.X | 申请日: | 201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焦慧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杜志敏;宋志强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行 控制 信道 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应用于5G系统中,当5G系统工作在高频段时,配置使用模拟波速赋形的方式为每个用户在子帧的第1个OFDM符号上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当5G系统工作在低频段时,配置使用数字波束赋形的方式为每个用户在子帧的第一个,或前两个OFDM符号上发送下行控制信令,配置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的频率域大小时,配置的频率域支持最大下行控制信息负载和最大聚合等级组合下的频率域的大小,且支持最小UE带宽;配置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REG由频率域的一个PRB和时间域的一个OFDM符号组成;每个CCE由6个REG组成。该技术方案能够满足5G系统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需求。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10760510.2”,发明名称为“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TE下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承载的物理层控制信息包括上行数据传输的HARQ应答信息、下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上行功率控制命令信息等。
下行控制信道主要分为:指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CFICH),主要用来传输控制格式指示符;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PHICH),被用来传输HARQ指示符;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主要用来传输下行控制信息。
LTE系统的子载波间隔固定是15kHz,帧长为1ms,而随着高频段大带宽的引入,5GNR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相应的帧结构也随之变化,除了支持普通子帧外,还支持minislot的子帧结构,因此,现有实现配置的下行控制信道的结构不能适应5G NR技术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能够满足5G系统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方法,应用于5G系统中,该方法包括:
当5G系统工作在高频段时,配置使用模拟波速赋形的方式为每个用户在子帧的第1个OFDM符号上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当5G系统工作在低频段时,配置使用数字波束赋形的方式为每个用户在子帧的第一个,或前两个OFDM符号上发送下行控制信令,其中,在子帧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发送下行控制信令时,在频域的多个PRB上发送;
配置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的频率域大小时,满足如下条件:配置的频率域支持最大下行控制信息负载和最大聚合等级组合下的频率域的大小,且支持最小UE带宽;
配置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REG由频率域的一个PRB和时间域的一个OFDM符号组成;每个CCE由6个REG组成;其中,当REG以交织方式映射到CCE时,一个CCE中的6个REG连续;当REG以非交织方式映射到CCE时,一个CCE中的6个REG分成3个REG组,每个REG组由2个REG组成。
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分别针对发送下行控制信令的符号长度,频率域的大小、REG和CCE的组成,以及映射方式进行了配置,能够满足5G系统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控制信道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1个OFDM符号以非交织方式映射时CCE和REG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1个OFDM符号以交织方式映射时CCE和REG的分布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09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