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1440.4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4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7/18;C08L23/08;C08K9/04;C08K3/04;B29D7/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方惠琴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tfe 填充 uhmwpe 静电 板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按质量百分数计,该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的原料组成包括:UHMWPE树脂70‑85%,PTFE树脂10‑20%,EVA树脂0‑10%,改性炭黑5‑8%;所述的PTFE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本发明采用粘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的PTFE树脂对UHMWPE树脂进行改性,申请人发现,经该PTFE树脂和UHMWPE树脂的共混物不仅具有优良的加工流变性,而且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均能够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添加EVA树脂后,则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更佳,且不会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指粘均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线型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超强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抗老化性能强,同时也具有十分独特的熔体特性,给成型加工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目前通常采用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其他聚烯烃共混、添加传统润滑剂、或二者兼用的方法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流动加工性能进行改性,通常选用的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共混的聚烯烃有PE、PP、LLDPE、HDPE或LDPE等。但UHMWPE流动加工性能的改善通常通过与大比例的具有良好流动性的普通聚烯烃或润滑剂共混获得,这样会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大幅下降,最终影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使用性能。
为了在尽可能保持UHMWPE优良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前提下,使UHMWPE/PP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大幅提升,授权公告号CN104045898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的原料组成包括:UHMWPE树脂55-84%,PP树脂5-15%,自制复合加工助剂2-5%,导电炭黑5-15%,膨胀石墨3-8%,抗氧剂0.2-0.6%,其他助剂0.8-1.4%;各组分在高速混料机中混合1~2min后放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即得;其中,自制复合加工助剂是由马来酸酐接枝PP/硅藻土/玻璃微珠按15/50/35的重量比例在高混机100℃下混合而成的。
该方案主要通过添加PP树脂来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加工流变性,添加自制复合加工助剂来确保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不仅两种性能需要不同的添加物来实现,组分复杂,而且PP树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加工流变性的改善效果略显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配方简单、便于加工、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优异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按质量百分数计,原料组成包括:UHMWPE树脂70-85%,PTFE树脂10-20%,EVA树脂0-10%,改性炭黑5-8%;
所述的PTFE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
本发明采用粘均分子量为10000-50000的PTFE树脂对UHMWPE树脂进行改性,申请人发现,经该PTFE树脂和UHMWPE树脂的共混物不仅具有优良的加工流变性,而且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均能够得到保证;在此基础上添加EVA树脂后,则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更佳,且不会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产生影响。
在上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中,按质量百分数计,原料组成包括:UHMWPE树脂74%,PTFE树脂13%,EVA树脂7%,改性炭黑6%。
在上的PTFE填充UHMWPE基防静电板材中,在所述的EVA树脂的分子链中,醋酸乙烯的含量为12-14%。这种EVA树脂具有良好的填料包容性和可交联性,能够提高UHMWPE树脂和PTFE树脂的相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1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