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除尘台车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2356.4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7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香;秦邦江;夏闯;肖敏;龙景辉;滕锦图;吴慧;陈文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5/00 | 分类号: | E21F5/00;E21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晓坤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吸尘部件 隧道 除尘部件 动力系统 除尘台 水平设置 驱动 车体尾部 粉尘过滤 高度限制 后退运动 输出端 垂向 排出 吸收 连通 粉尘 占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除尘台车,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动力系统、水平设置于所述车体尾部并用于吸收隧道内粉尘的吸尘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吸尘部件连通、用于将其吸收的粉尘过滤后再排出的除尘部件,所述动力系统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行走及驱动所述吸尘部件运行。如此,本发明所公开的隧道除尘台车,在进行作业时,由于吸尘部件和除尘部件均安装在车体上,因此在动力系统的带动下,吸尘部件和除尘部件能够跟随车体方便地在隧道内进行前进或后退运动,灵活性较好。同时,由于吸尘部件水平设置,避免额外占用车体的垂向空间,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受到隧道的高度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掘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除尘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机械设备的种类很多,在土木及建筑工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大型工程设备,比如掘进机、挖掘机、龙门吊机等。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首先进行爆破作业,如此容易在隧道内产生大量粉尘。由于隧道属于半封闭空间,粉尘不易排放,完成一整套工序需耗费大量工时用于通风除尘且效果较差。此外,隧道内粉尘浓度过高,也会严重危害现场施工人员身心健康、降低隧道施工效率;粉尘若不经过处理就直接通过隧道口排放到大气中,则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通风排尘设备来处理爆破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目前,常见的通风排尘设备一般使用除尘车厢加牵引车辆的组合结构。其中,除尘车厢本身不能移动,仅具有除尘功能,需要牵引车辆对其进行牵引,在隧道内进行移动除尘,机动性很低。并且,除尘车厢一般由高压电供能,实际工作中随着牵引车辆的移动,还需专门人员拖动外部高压缆线,这样既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又降低了通风排尘设备的灵活性。同时,由于牵引车辆自身结构已经完备,在搭配除尘车厢时,一般是将除尘车厢或其中的除尘风机等部件固定在牵引车辆的顶部,再带动其在隧道内移动。然而,此种安装方式大幅增加了通风排尘设备的整体高度尺寸,在空间狭小的隧道内容易受到高度限制,并且除尘车厢安装位于顶部时对粉尘的吸收效果欠佳,位于底层和中层位置的粉尘不易被吸收。
因此,如何提高设备在隧道内的移动灵活性,同时避免受到隧道内狭窄空间的高度限制,提高对隧道内粉尘的吸收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除尘台车,能够提高设备在隧道内的移动灵活性,同时避免受到隧道内狭窄空间的高度限制,提高对隧道内粉尘的吸收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除尘台车,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动力系统、水平设置于所述车体尾部并用于吸收隧道内粉尘的吸尘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吸尘部件连通、用于将其吸收的粉尘过滤后再排出的除尘部件,所述动力系统的输出端用于驱动所述车体行走及驱动所述吸尘部件运行。
优选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发动机、与所述发动机的输出端相连的减速机构、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相连的液压泵、与所述液压泵连通并用于驱动所述车体上的操作系统运行的第一执行机构、与所述液压泵连通并用于驱动所述吸尘部件运行的第二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吸尘部件包括水平安装于所述车体尾部的抽风机和与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用于将吸入的粉尘导入到所述除尘部件的进风口中的导风管。
优选地,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管的连接处外壁上套设有软风筒。
优选地,所述除尘部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车体上的除尘箱、设置于所述除尘箱内并用于在粉尘的流动方向上对其进行过滤的若干个滤芯、设置于所述除尘箱顶部并用于排出过滤后的洁净空气的排风格栅。
优选地,所述除尘箱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道用于观察及检修其内部结构的检修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23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上下联合水环式大温差降温、供暖系统
- 下一篇:井下除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