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2712.2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7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何忠;王琪;刘蓉;郜时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6 | 分类号: | B01D53/76;B01D53/86;B01D53/50;C01B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田洲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还原反应器 合成气 还原二氧化硫 变换反应器 脱硫反应器 还原反应 均温系统 还原气 均温 催化还原反应器 催化剂烧焦 还原催化剂 混合水蒸气 绝热反应器 列管反应器 催化效率 混合换热 深度回收 脱硫反应 循环换热 氢气 反应气 硫磺 床层 放热 富含 均一 两路 汽包 失活 催化剂 尾气 煤气 补充 出口 环保 | ||
1.一种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硫通道、合成气通道、水蒸气通道、汽包(V102)、气体混合罐(V101)、换热器、反应器和第一锅炉给水通道;
所述反应器包括变换反应器Ⅰ(R1)、变换反应器Ⅱ(R2)和均温二氧化硫还原反应器(R3);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Ⅰ(E101)和换热器Ⅱ(E102);
所述合成气通道与汽包(V102)的水蒸气通道分别与气体混合罐(V101)的入口相连,气体混合罐(V101)出口与变换反应器Ⅰ(R1)入口相连接,变换反应器Ⅰ(R1)的出口与换热器Ⅰ(E101)入口相连接,换热器Ⅰ(E101)出口与变换反应器Ⅱ(R2)入口相连接,变换反应器Ⅱ(R2)出口与换热器Ⅱ(E102)入口相连接,变换反应器Ⅰ(R1)和变换反应器Ⅱ(R2)的床层中装填有中温变换反应催化剂(M1);
所述二氧化硫通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二氧化硫与换热器Ⅱ(E102)的出口混合后与均温二氧化硫还原反应器(R3)的入口相连接,所述二氧化硫还原反应器(R3)装填有二氧化硫还原催化剂(M2);
所述第一锅炉给水通道与汽包(V102)入口相连接,汽包(V102)通过上升管和下降管与均温二氧化硫还原反应器(R3)的壳程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还包括换热器Ⅲ(E103)和克劳斯脱硫反应器(R4);
均温二氧化硫还原反应器(R3)出口与换热器Ⅲ(E103)入口相连接,换热器Ⅲ(E103)出口与另一路二氧化硫混合后与克劳斯脱硫反应器(R4)入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还包括换热器Ⅳ(E104)、气液分离器(V103)、泵Ⅰ(P101)和泵Ⅱ(P102);
克劳斯脱硫反应器(R4)出口与换热器Ⅳ(E104)入口相连接,换热器Ⅳ(E104)出口与气液分离器(V103)入口相连接,气液分离器(V103)液相出口与泵Ⅱ(P102)入口相连接;其中,换热器Ⅲ(E103)的液相出口和换热器Ⅳ(E104)的液相出口合并为一路与泵Ⅰ(P101)入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变换反应器Ⅰ(R1)、变换反应器Ⅱ(R2)和克劳斯脱硫反应器(R4)均采用绝热反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温变换反应催化剂(M1)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成分为:MoO3 5%-15%、CoO3%-12%、CaO2%-10%、MgO1%-5%、Al2O365%-80%;所述二氧化硫还原催化剂(M2)按质量百分比,组成成分为:MoO3 8%-15%、La2O30.5%-2%、CoO5%-10%、CaO2%-10%、MgO1%-5%、Al2O365%-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硫均温还原反应器(R3)为列管反应器,列管上部和下部都装填100mm-200mm高的φ5mm的氧化铝瓷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合成气通道、二氧化硫通道、第一锅炉给水通道和水蒸气通道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气还原二氧化硫的均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变换反应器Ⅰ(R1)的入口和变换反应器Ⅱ(R2)的入口之间设有一条合成气旁路,合成气旁路上设置混合气流量调节阀(FIQ103),用于调节变换反应器Ⅰ(R1)和变换反应器Ⅱ(R2)的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27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孔吸附和光催化的除醛装置
- 下一篇:协同深度净化的燃煤烟气脱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