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2730.0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9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杨玲智;陆红军;黄伟;于九政;靳福广;胡改星;毕福伟;王子建;刘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21B43/2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注井分注 技术 界限 综合 判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所述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采用地面注水系统‑注水井筒‑配水水嘴‑注采井间‑油井井筒五节点一体化设计方法,以“层间流量差”为特征变量,以选择性均衡注水为设计目标,综合考虑水嘴调节工艺界限和油藏界限,建立综合界限图版,指导分注工艺选择,优化测调工艺模式,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了测调周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分注开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注水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分层注水是国内油田普遍认可的提高采收率方式,在大庆、胜利、长庆等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助推了油田的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目前油田分层注水主要采用桥式偏心和桥式同心分注工艺,通过下入分注管柱实现分层注水,采用地面试井车下入测试仪器,实现分层流量的调节,以满足不同层位地质需求。现有技术测试过程中,多采用经验法不断试调,不断调节井下配水器水嘴或更换配水器水嘴,来实现分层流量达到配注要求,整个作业过程较复杂,操作难度大,同时测试调配过程中,一般只采用压差-流量-水嘴开度经典水嘴开度图版。因此,该工艺测调合格率下降快,合理测调周期短,现场生产作业工作量大、成本高,制约了油田注水的降本增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注井分注技术界限综合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地面注水系统-注水井筒-配水水嘴-注采井间-油井井筒五节点一体化设计;
步骤2,根据步骤1中五节点以均衡注水强度为分注目标,建立分注理论数学模型;
步骤3,根据注水压力界限要求简化模型,以“层间流量差”为特征变量,以选择性均衡注水为设计目标,综合考虑水嘴调节工艺界限和油藏界限,计算得出油藏必要界限和工具必要界限以及综合界限,最后选取基础参数,绘制界限图版,指导技术界限。
进一步的,步骤2中,分注理论数学模型将注水压力、水柱压力、水嘴嘴损、油藏渗流阻力定为井-藏一体化节点分析的动力和阻力,忽略摩阻、孔板流量计阻力,根据地质模型,将所有压力取限流层为基准面,建立分注理论数学模型,分别包含井筒部分、水嘴部分、油藏部分,限流层为相对高渗、需要减小吸水量的层段。
进一步的,地质模型为一口注水井、一口采油井,井间为两个开采层位,采用分层注入开采。
进一步的,分注理论数学模型为:
求解两个层段对的界限要求,即:
化为:
得到油藏必要界限和工具必要界限:
以及综合界限:
其中,Q1为相对高渗层分注前吸水量,Q2为相对低渗层分注前吸水量,Q11为相对高渗层分注后吸水量,Q22为相对低渗层分注后吸水量,h1为相对高渗层厚度,h2为相对低渗层厚度,PH1为注水井井口至油层静液柱压力,Pwf1为油井井底流压,ΔP1为嘴损压差,d为水嘴直径,P0为分注前油压,P00为分注后油压,PT-max为配水间管线最大压力,R1为相对高渗层井间阻力,R2为相对低渗层井间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27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