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3409.4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伟;裴蓓;许彦鹏;袁军伟;安丰华;刘军;高保彬;邱向雷;王林;侯柳博;朱家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梁静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粉煤灰 蒙脱石 硬石膏 制备 煤矿开采 支护 混凝土技术领域 重量百分比 基础原料 抗渗性能 孔隙结构 连续粒度 细沙 孔隙率 密实度 重量份 碎石 配方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该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水泥13‑33份、碎石16‑32份、细沙15‑28份、矿物掺合料15‑30份以及水15‑30份,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所述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的重量百分比为1‑2:5‑8: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的基础原料配方上增加连续粒度等级的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中的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相互协同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从而使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密实度提高,进而使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抗渗性能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仍然是煤炭,在目前已经探测到的煤矿资源中,大部分埋藏在地下,随着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加,各种复杂的地质情况,对煤矿开采支护显得更加困难,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护,极易引起重大事故,进而影响煤矿开采掘进度,因此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水泥13-33份、碎石16-32份、细沙15-28份、矿物掺合料15-30份以及水15-30份。
较佳地,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水泥15-28份、碎石20-30份、细沙15-24份、矿物掺合料20-28份以及水15-25份。
较佳地,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水泥16份、碎石21份、细沙25份、矿物掺合料25份以及水20份。
较佳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所述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的重量百分比为1-2:5-8:3-4。
较佳地,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的重量百分比为1:5: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蒙脱石和硬石膏进行破碎,破碎后的蒙脱石粒径为5-10mm,硬石膏粒径为10-20mm,然后将粉碎后蒙脱石和硬石膏与粉煤灰混合均匀得矿物掺合料;
S2、将水泥、碎石、细沙以及步骤S1制备得到的矿物掺合料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均匀制得混凝土浆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混凝土通过在混凝土的基础原料配方上增加连续粒度等级的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中的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相互协同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从而使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密实度提高,进而使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抗渗性能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煤矿开采支护的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分制成:水泥16份、碎石21份、细沙25份、矿物掺合料25份以及水20份;
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其中粉煤灰、蒙脱石和硬石膏的重量百分比为1:5:4。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未经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3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微生物的裂缝深宽三维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透水排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