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转向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4328.6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朱荔;熊坚;刘钰;赵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4 | 分类号: | G09B9/04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王远同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支撑 加轴 方向机轴 转向机 方向盘 内座 外座 转动 螺母 驾驶模拟器 弹簧安装 弹簧作用 方向机壳 转向机构 转向壳体 左右移动 方向机 弹簧 回正 闷头 尼龙 新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转向机,尤其涉及一种适于驾驶模拟器上使用的转向机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方向机和新加轴,新加轴置于方向机轴的两端,在新轴上依次连有弹簧支撑内座、弹簧支撑尼龙、弹簧支撑外座、螺母,转向壳体闷头安装在方向机壳上,弹簧安装在弹簧支撑内座和弹簧支撑外座之间。有益效果是:使用时转动方向盘,方向机轴左右移动,带动新加轴,在弹簧的作用下,方向盘能够回正,同时弹簧作用下的压力,让转动更为真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驾驶模拟器上使用的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驾驶模拟器主要可以分为培训型驾驶模拟器和开发型驾驶模拟器。培训型驾驶模拟器主要用于驾驶员培训,开发型驾驶模拟器则主要用于车辆产品的开发。相对培训型驾驶模拟器,开发型驾驶模拟器要求较高,能完全真实地模拟车辆加速、减速、高速和转向等各种高要求的行车情况,其中转向的真实逼真要求很高,而现有的转向机,具有无法自动回正、回正不到位、转动阻力不当等问题,都无法使得转向这一操作得到逼真体验,这会影响到实验的驾驶体验,从而影响到最后的实验结果,而市场上还没有针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有如无法自动回正、回正不到位、转动阻力不当等的缺陷,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可自动回正,且能够调节弹簧松紧从而调节转动阻力,使操作逼真的,适用于模拟器的转向机,为方向盘转动提供适当的阻力,产生回正和操作阻力的效果,从而提高模拟驾驶过程的真实体验效果。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模拟转向机,包括转向机壳(1)、转向机主轴齿条(10)、新加轴(6)、转向壳体闷头(2)、垫片(3)、弹簧支撑内座(4)、弹簧(5)、弹簧支撑尼龙(7)、弹簧支撑外座(8)、螺母(9)、轴(11)、齿轮罩(12)、固定套(13)、橡胶圈(14)和齿轮(15),上述零件均安装在方向机上,实现模拟转向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机主轴齿条(10)安装在转向机壳(1)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机主轴齿条(10)两端各外接一个新加轴(6)。
进一步的,所述的新加轴(6)上依次安装有弹簧支撑内座(4)、弹簧支撑尼龙(7)、弹簧支撑外座(8),以及螺母(9)。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支撑尼龙(7)固定在新加轴(6)上,不可移动;弹簧支撑内座(4)和弹簧支撑外座(8)可在杆上滑动,螺母(9)通过新加轴(6)外端的螺纹固定在轴上;弹簧支撑内座(4)和弹簧支撑外座(8)之间安装有弹簧(5),弹簧两端固定在内外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壳体闷头(2)一端外径与转向机壳(1)内径尺寸一样,将转向壳体闷头(2)一端伸入转向机壳(1)内,并将两者重叠部分打孔,通过螺丝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壳体闷头(2)和弹簧支撑内座(4)之间安装有垫片(3)。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机壳(1)旁安装有齿轮罩(12),齿轮罩(12)中安装有与转向机主轴齿条(10)相匹配的齿轮(15)。
进一步的,所述的齿轮(15)中心插入轴(11),并通过轴承固定在齿轮罩(12)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向机壳(1)上的固定槽安装有橡胶圈(14),并在橡胶圈(14)上装有固定套(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使用时转动方向盘,方向机轴左右移动,带动新加轴,在弹簧的作用下,方向盘能够自动回正,同时弹簧作用下的压力,让转动更为真实。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当方向盘向一边转动时,通过机构转动轴,齿轮也随之转动,转向机主轴齿条被带动移动,从而新加轴一端的弹簧产生压缩,对转动形成阻力,转动越大,阻力越大,当松开方向盘时,弹簧在弹性应力的作用下恢复原态,从而带动齿条移动,从而转动齿轮,带动方向盘归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4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