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5495.2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3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慧贤;程洁嵘;常胜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G02F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距 可调 赫兹 石墨 表面 透镜 设计 方法 | ||
1.一种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包括三层结构,金属栅层(1)、介质层(2)以及石墨烯微结构层(3);所述石墨烯微结构层(3)与所述金属栅层(1)间设有偏置电压控制装置(4),用于改变石墨烯的电导率;所述金属栅层(1)为均匀一维线栅;所述石墨烯微结构层(3)为石墨烯矩形单元构成的x-y平面二维阵列;石墨烯矩形单元的长度、宽度以及与所述金属栅层(1)的夹角随单元位置而发生改变,可提供随空间变化的相位梯度,对正交线偏振光进行汇聚;通过改变单元的排列顺序,可使焦距随石墨烯费米能级进行动态调控,也可使焦距随石墨烯费米能级保持不变;设计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a)设定透镜的工作波长λ,确定所述金属栅层(1)的结构,使所述金属栅层(1)周期A小于λ/10,选择合适的栅宽度W,通过数值仿真确认所述金属栅层(1)对垂直于栅的偏振光具有99%以上的透过率,对平行于栅的偏振光的透过率几乎为零;
(b)将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固定为EF1,对石墨烯矩形单元的周期P、长度L、宽度S和取向角α进行扫描,分析具有不同石墨烯尺寸的三层单元将x偏振入射光转为y偏振出射光的能力,从中选出8个结构单元,使它们的y偏振透过率最高,同时使y偏振出射光的相位依次延迟π/4;
(c)步骤(b)中选出的8个单元有4个相互独立,y偏振透射光的相位分别为,另外4个单元和前4个单元相对于所述金属栅层(1)方向镜像对称,y偏振透射光的相位分别为;
(d)分析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为EF2时,4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对y偏振出射光的相位改变,在4个单元中找出相位变化最大和最小的单元;
(e)设定在石墨烯费米能级为EF1时,透镜的焦距为F,透镜表面的相位分布应该满足
(1)
其中x,y是超表面单元所在位置的坐标点;将Φ(x,y)离散化为0到7π/4的8个相位点,将8个单元填充在超表面阵列中,实现所需的相位分布,Φ0对应中心单元的相位;
(f)分别将步骤(d)中相位变化最小的单元和相位变化最大的单元放置于透镜的中心,构成两个超表面透镜,式(1)中的Φ0对应该中心单元在石墨烯费米能级EF1时的相位,两个超表面透镜的焦距随费米能级实现不同的调控特性,前者焦距随费米能级增大而单调减小,后者焦距几乎不随费米能级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栅层(1)的光栅常数小于波长的十分之一,在太赫兹波段具有很强的偏振选择特性,光栅沿y方向均匀延伸,分别对x偏振光和y偏振光具有高透射和高反射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石墨烯矩形单元(3)的取向与x轴夹角在35°-45°之间或135°-145°之间,线偏振光从所述金属栅层(1)一侧入射,且偏振方向,即x方向,与所述金属栅层(1)垂直,石墨烯单元的长宽不对称性导致部分光波转变为y偏振而输出,石墨烯层与所述金属栅层(1)间相对于y偏振光构成法珀腔,使最终出射的y偏振分量透过率提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一个超表面单元中包含一个石墨烯矩形结构和多个所述金属栅层(1)结构,石墨烯结构和所述金属栅层(1)结构间无需精确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介质层(2)材料为SiO2,折射率为在所选波长下为1.96,所述金属栅层(1)材料为PE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距可调的太赫兹石墨烯超表面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石墨烯超表面层费米能级调节范围为0.5eV至0.8e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4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