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水混凝土表面气孔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5565.4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钱春香;张健;李思齐;张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莉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水混凝土 浆体 表面气孔 实际工程 屈服应力 人力物力 施工工艺 塑性粘度 粗骨料 含气量 减水剂 消泡剂 粒径 制备 筛选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水混凝土表面气孔的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消泡剂调节清水混凝土浆体的初始含气量为2%‑3%,使用减水剂调节清水混凝土浆体的塑性粘度系数为0.45‑0.98Pa·s,屈服应力为100‑200Pa,筛选粗骨料的粒径范围为5‑25mm。目前实际工程调整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方法多为经验方法,没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施工工艺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清水混凝土浆体的参数,重复稳定的制备出表观质量优异的清水混凝土,经济性较好,对实际工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水混凝土质量调控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水混凝土表面气孔 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清水混凝土是指一次成型,直接以混凝土原浇筑表面或以透明保护剂做保护 性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作为饰面的特种混凝土,其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色差、 棱角分明、无损伤等质量问题,通过自身质感实现清水混凝土“内实外美”的技 术要求。
清水混凝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它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能够避免建筑 物修饰材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简明、朴素、真实的建筑表现效果等,但是 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量问题仍然是工程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气孔问题, 目前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但多是根据经验进行处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 亟需从机理上提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气孔的控制方法,重复稳定的做出表观质量 优异的清水混凝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水混凝 土表面气孔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不同于盲目地调整原材料和配合比达到清水效果 的方法,偏向于从机理方面调控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气孔,有针对性的解决清水混 凝土表观质量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清水混凝土表面气孔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筛选粗骨料,得到粒径范围为5-25mm的粗骨料;按照常规技术制 得清水混凝土浆体;
步骤二、称量减水剂,其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2%,调节清水混凝土 浆体的塑性粘度系数为0.45-0.98Pa·s,屈服应力为100-200Pa范围;
步骤三、称量消泡剂,其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0-5‰,调节清水混凝土浆 体的初始含气量为2%-3%范围;
步骤四、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得到清水混凝土,浇筑到模具中,振 捣后放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本申请中涉及的清水混凝土的其他配置采用常规方法,其中,所述凝胶材料 在本专利中指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的质量总和。
本发明从清水混凝土产生表面气孔产生的机理出发,在保证原材料为同一厂 家、同一批次,施工工艺参数(振捣时间、振捣频率、振捣位置)相同且合理的 情况下,通过调整清水混凝土浆体的流变学参数(初始含气量、粘度系数、屈服 应力等),有针对性的调控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气孔,获得表观质量比较优异的清 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质量问题仍然是工程上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目前 的处理方法有很多,比如不断地调整原材料和配合比,尝试不同材质的模板以及 不同种类的脱模剂,然后做出大量的样板进行比对,最后根据表观质量比较优异 的样板挑选参数,这些多是根据经验进行处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且耗时耗 力,一旦原材料发生了改变,必须重复工作。
进一步地,清水混凝土浆体的初始含气量可以通过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进行 测定,含气量的多少可以通过消泡剂和引气剂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清水混凝土浆体的塑性粘度系数可以通过混凝土流变特性测试仪 进行测定,浆体的塑性粘度系数可以通过减水剂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测定粘度系数时需要将清水混凝土浆体中的粗骨料剔除,防止转 子和粗骨料碰撞,损伤转子以及影响试验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5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