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野生动物项圈的可自动脱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5914.2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辉;戴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27/00 | 分类号: | A01K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腔 阀芯 热反应 热敏 自动脱落装置 项圈 诱发 活动件 野生动物 熔化 自动脱落 可加热 两侧壁 腔下部 腔内 横跨 贯通 脱离 | ||
本发明涉及用于野生动物项圈的可自动脱落装置。该装置包括一脱落本体,在落本体的中间位置上构成热反应腔,在热反应腔下部两侧壁横向构成贯通的第一阀腔;一脱落快,脱落块可与脱落本体扣合,且在与第一阀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阀腔;一热诱发机构;一阀芯,阀芯横跨第一阀腔及第二阀腔;一热敏活动件,热敏活动件在热反应腔内,置于两阀芯之间,并与左右阀芯接触,且接触热诱发机构。热诱发机构可加热使热敏构件熔化,从而阀芯向热反应腔方向运动至完全脱离第二阀腔,脱落块脱落,因而实现自动脱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脱落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野生动物项圈的可自动脱落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在野生动物身上佩戴穿戴设备,例如佩戴含有电子设备的穿戴设备以对动物进行定位、追踪、生理活动监测等研究。然而,由于野生动物一经放归野外,人们很难再次捕捉,当定位、追踪或监测等研究结束时,如何将该穿戴设备从野生动物身上解除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1477871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远程消磁的自动脱落装置及定位终端,该自动脱落装置具有磁性吸附功能,可吸于被监测对象的表面,同时该装置具有远程消磁功能,可通过同信模块接收远程消磁指令从而自动消磁并从被监控对象的表面自动脱落。这种自动消磁的脱落装置无法适用于不具有磁性吸附功能的穿戴设备。
公告号为CN2088504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运用于监测江豚轨迹的可穿戴背心,背心包括整体呈圆柱状的背心本体,本体的周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与江豚的鳍肢形状吻合的鳍袖,采用水溶性线材对其中一个鳍袖进行缝合,定位跟踪测试完成后不需要拆线,在跟踪100天左右后,水溶性线会完全溶解,背心本体展开后从江豚身上脱落,不影响江豚的正常生活。这种自动脱落方式只使用与水生野生动物,且不适用于多于100天的更长时间水下跟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野生动物项圈的可自动脱落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动物项圈的可自动脱落装置,包括一脱落本体,在该脱落本体的中间位置上构成热反应腔,在该热反应腔下部两侧壁横向构成贯通的第一阀腔;一脱落快,该脱落块可与脱落本体扣合,且在与第一阀腔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阀腔;一热诱发机构;一阀芯,该阀芯横跨第一阀腔及第二阀腔;一热敏活动件,该热敏活动件在热反应腔内,置于两阀芯之间并与左右两阀芯接触,且接触所述热诱发机构。
优选的,第一阀腔的横向长度D1与所述阀芯半径r的关系为满足r<D1≤r。
优选的,第二阀腔纵向高度H1与所述阀芯半径r的关系为满足1.5r<H1<2r。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热敏活动件全部由熔点在50℃至200℃之间的低熔点合金材料构成;热诱发机构为柔性加热金属丝,该金属丝缠绕于热敏活动件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热敏活动件由热敏构件、保险栓以及第一弹簧连接构成,热敏构件由熔点在50℃至200℃之间的低熔点合金材料构成;敏活动件穿过热反应腔直至第一弹簧支承于脱落块,保险栓置于两阀芯之间并与左右两阀芯接触;两个第一阀腔的间距宽度D2与第一弹簧的外经D3以及阀芯横向半径r的关系满足 r<D2-D3≤2r;诱发机构为加热金属片,该加热金属片固定于热反应腔顶部;脱落块中央位置纵向形成弹簧支承孔,该簧支承孔与热反应腔中心对齐。
作为本发明可自动脱落装置的一种改进,第二阀腔内置有紧定螺丝。
作为本发明可自动脱落装置的另一种改进,热反应腔至少一上侧壁内部纵向形成弹簧支承腔,第二压缩弹簧置于该弹簧支承腔内且下端紧压于脱落块相对应的上截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5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