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手模具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6274.7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2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贾江鸣;鲍伟;李湘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B29C39/2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陈丽萍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手 模具 使用方法 | ||
1.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1)、上模(2)和密封模(3),所述下模(1)包括,
下模底座(11),所述下模底座(11)中部设有凹槽;
腔体凸起(13),所述腔体凸起(13)设于凹槽上表面,用于为机械手提供充气空间;
连接凸起(14),所述连接凸起(14)设于凹槽上表面,且腔体凸起(13)之间通过连接凸起(14)连接,用于将腔体凸起(13)连接起来;
下模半包围凸起(15),所述下模半包围凸起(15)与下模底座(11)一体成型,所述下模半包围凸起(15)与上模(2)配合连接,所述腔体凸起(13)的高度,低于下模半包围凸起(15)的上表面;
下模进气槽(16),所述下模进气槽(16)设于下模底座(11)上,且下模进气槽(16)与凹槽连通;
所述上模(2)包括,
上模底座(21),所述上模底座(21)上设有灌胶通孔(22),用于浇注;
弯曲凸起(23),所述弯曲凸起(23)设于上模底座(21)下表面,且弯曲凸起(23)与上模(2)一体成型,用于实现机械手的弯曲;
限位板(25),所述限位板(25)设于上模底座(21)前端,且与上模底座(21)一体成型,所述限位板(25)为T型板,且限位板(25)与上模底座(21)的连接处,对称设有倾斜通孔(251);
上模半包围凸起(27),所述上模半包围凸起(27)设于上模底座(21)远离限位板(25)的一端,且上模半包围凸起(27)与上模底座(21)一体成型,用于放置连接件(5),将机械手与动力装置连接;
所述上模半包围凸起(27)设有连接槽(271),所述连接槽(271)内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中部设有连接件进气槽(54),所述连接件进气槽(54)与下模进气槽(16)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槽(271)的末端设有上模进气槽(29),所述上模进气槽(29)与下模进气槽(16)配合连接,所述连接槽(271)内设有第一固定凸起(275),用于浇注完成后固定连接件(5),所述连接槽(271)边部设有半圆形凹槽(273),所述连接件边部设有半圆形凸起(53),所述半圆形凸起(53)与半圆形凹槽(273)配合连接,用于浇注过程中固定连接件(5),所述上模半包围凸起(27)与下模半包围凸起(15)配合形成机械手轮廓;
所述连接件(5)前端对称设有固定骨架(51),所述固定骨架(51)与连接件(5)一体成型,两个所述固定骨架(51)成一定角度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凸起(13)的高度,低于下模半包围凸起(15)的上表面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凸起(13)包括三个竖直腔体凸起(131)和两个水平腔体凸起(132),所述三个竖直腔体凸起(131)并列设置,所述水平腔体凸起(132)设于竖直腔体凸起(131)的正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腔体凸起(13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凸起(14)连接,所述水平腔体凸起(132)与对应的竖直腔体凸起(131)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凸起(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底座(11)和下模半包围凸起(15)的边部设有若干上模开模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胶通孔(22)设有五个,包括三个竖直灌胶通孔(221)和两个水平灌胶通孔(222),上模(2)与下模(1)配合连接后,灌胶通孔(22)位于腔体凸起(13)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械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凸起(23)包括竖直弯曲凸起(231)和水平弯曲凸起(232),所述竖直弯曲凸起(231)设于所述竖直灌胶通孔(221)之间,所述水平弯曲凸起(232)设于所述水平灌胶通孔(222)与竖直灌胶通孔(221)之间,所述水平弯曲凸起(232)与竖直弯曲凸起(231)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627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件直管浇注成型模具
- 下一篇:离子交换膜流延连续成型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