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引信MEMS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7516.4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32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聂伟荣;徐娜;席占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C15/22 | 分类号: | F42C1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信 mems 安全 解除 保险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信MEMS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包括基板、平面弹簧、隔爆滑块、后坐保险机构、离心保险机构、指令锁机构;基板内设有滑槽,隔爆滑块设置在滑槽内;平面弹簧两端分别与滑槽、隔爆滑块固连;隔爆滑块与滑槽之间设有卡扣结构;离心保险机构、指令锁机构、后坐保险机构均位于隔爆滑块与基板之间;离心保险机构包括离心悬臂梁和离心卡销;隔爆滑块上设有第一卡槽;离心卡销通过离心悬臂梁与基板相连,另一端卡入第一卡槽;指令锁机构包括柔性锁臂和电推销器;基板上设有电推销器的安装槽;柔性锁臂一端与隔爆滑块固连,另一端位于安装槽内;后坐保险机构可沿平行于弹轴方向运动;隔爆滑块上设有传爆孔。本发明可提高引信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机械电子领域,特别是一种引信MEMS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武器装备不断向微小型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引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引信已经从单个作战概念到网络作战概念拓展,从单一的作用模式到多种作用模式拓展。引信拓展功能更加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同时,引信的尺寸大小也是我们亟需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引信核心模块体积减小的需求,需要将新技术引入到引信微小型化。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因具有尺寸小、易集成以及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MEMS技术在引信中的应用已经拓展到制导与控制系统、发火控制系统以及安全系统等,并且有可能进一步衍生出新体制、新原理的引信系统。
引信安全系统是MEMS技术在引信中的一个重要的运用方向。2009年,南京理工大学李启磊在硕士论文MEMS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装置中提出了一种新型、MEMS引信安全与解除保险机构设计方案,该安全系统采用电磁驱动式MEMS安全隔爆机构,用UV-LIGA工艺在一块基板上加工出所有零部件的加工方法,结构平面尺寸为 18mm*20mm。该安保装置采用电磁吸力来解除保险,并通过样机加工实验验证基板满足其功能需求,但是其仅采用电磁吸力作为解锁驱动力,解锁方式单一,易受干扰,可靠性不高。2016年,沈阳理工大学邓炬锋在引信MEMS离心隔爆机构设计与试验的论文中设计了一种MEMS离心安全保险装置,通过后坐滑块、转销以及拔销器来约束离心隔爆滑块,该安全保险装置基板与弹轴平行放置,使得传爆序列不在同一直线上,爆轰能量的传递需要改变方向,必然会带来能量的损失。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王辅辅在 Design of high-reliability micro safety and armingdevices for a small caliber projectile一文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弹药的MEMS离心保险装置,该装置的离心保险机构采用与基板一体化加工的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是该离心保险机构的挡板与滑块之间没有形成互锁,离心弹性梁在勤务环境下也存在向基板运动的可能性,无法保证勤务环境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信MEMS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以提高引信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引信MEMS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包括基板、平面弹簧、隔爆滑块、后坐保险机构、离心保险机构、指令锁机构;所述基板内设有滑槽,所述隔爆滑块设置在滑槽内,可沿滑槽滑动;所述平面弹簧一端与滑槽内壁固连,另一端与隔爆滑块一端固连;所述隔爆滑块另一端与滑槽内壁之间设有卡扣结构,当隔爆滑块另一端与卡扣结构闭合时形成闭锁结构;所述离心保险机构、指令锁机构、后坐保险机构均设置于隔爆滑块与基板之间;所述离心保险机构包括离心悬臂梁和离心卡销;所述隔爆滑块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离心卡销一端通过离心悬臂梁与基板相连,另一端卡入第一卡槽内;所述基板上设有离心保险机构的活动空间;所述指令锁机构包括柔性锁臂和电推销器;所述基板上设有电推销器的安装槽;所述柔性锁臂一端与隔爆滑块固连,另一端位于安装槽内;所述后坐保险机构可沿平行于弹轴方向运动,实现与隔爆滑块的结合与分离;所述隔爆滑块上设有传爆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7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性污水冷却塔消雾的方法
- 下一篇:付款类型推荐系统及付款类型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