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28370.5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0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章立标;蒋松林;陈绍辉;杨泽;张燊;郑木;汪仁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39/02;F25B39/04;F25B40/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降温 冷却 装置 蒸发 冷凝 冷水机组 | ||
1.一种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与该压缩机出口相连的蒸发式冷凝器(2)、与该蒸发式冷凝器出口相连的降温冷却装置(3)、与该降温冷却装置出口相连的节流装置(5)、蒸发器(8)、第一调节阀(6)、第二调节阀(7);所述节流装置(5)和蒸发器(8)通过管道相连,该管道上设有降温辅路(12),该降温辅路部分穿入至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所述第一调节阀(6)设于管道上,所述第二调节阀(7)设于该降温辅路(12)上;所述降温冷却装置(3)主路出口和节流装置(5)之间设有电磁阀(4);所述蒸发器(8)包括筒体(81)、设于筒体两端的端盖(82)、设于端盖上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筒体内的管板(84)、折流件(85)、穿设于管板和折流件上的换热管(86)、设于筒体上的进气口(87)和出气口(88)及用于对进气口(87)处进入至筒体(81)内的气体进行引流的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对应所述进气口(87)位置设置的第一缓冲部件和设于该第一缓冲部件侧部的第二缓冲部件;该第一缓冲部件包括可于气体冲击下产生弹性形变的缓冲板(91)、与该缓冲板相连的定位部(92)及设于所述筒体内壁上公开定位部插入的定位槽(93),所述缓冲板(91)设于所述进气口出口处下方位置,该缓冲板(91)一端与该定位部相连,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弧形的引流部(911);所述定位部(92)包括插板和连接该插板(921)和缓冲板的连接臂(922),该插板(921)为弧形结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2)出口降温冷却装置(3)之间依次设有储液器(20)和干燥过滤器(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辅路(12)和管道连接处与管道和蒸发器(8)连接处之间具有压差,管路内输送的介质可部分进入至所述降温辅路(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高温气体制冷剂进入蒸发式冷凝器(2),将热量排放给空气和循环冷却水后冷凝成高压液体,之后经储液器(20)和干燥过滤器(30)进入降温冷却装置(3)内,被降温辅路中的低温低压气液制冷剂冷却后变成高压过冷液体,高压过冷液体进入节流装置(5)被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气液制冷剂,之后大部分低温低压气液制冷剂再流经第一调节阀(6)后进入蒸发器(8)内部,汽化成低压气体重新回到压缩机(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辅路(12)上设有辅路节流装置(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与该缓冲板相连的多个撑件(94),该撑件(94)一侧面与缓冲板固连,一侧面为弧面(941)结构设置,该弧面(941)上设有橡胶层(942);弧面(941)的中心部与筒体内壁相连,弧面(941)的两端与筒体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91)上焊接固连有拱形的遮盖板(912),该遮盖板内壁上粘接固连有防撞层(9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体降温冷却装置的蒸发冷凝式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件包括分流板(101)、该分流板相连的限位件(102)及设于筒体内壁上供该限位件插入的限位槽(103),该分流板(101)的纵向截面为波浪状结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83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