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及传感器测线保护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29187.7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叶四桥;郑红杰;涂品;张勇;陈康;董伟;魏志鸿;陶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倪静 |
地址: | 4022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线 传感器 金属壳体 警示组件 保护装置 保护组件 接头槽口 金属壳 槽口 收放 体内 信号进行处理 缠绕传感器 防护装置 监测元件 警示信号 耐磨能力 实际工程 支挡结构 侧面 警示 抗压 围岩 预埋 轴力 释放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及传感器测线保护组件,涉及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壳体和警示组件;金属壳体内用于缠绕传感器测线;金属壳体一侧面设有接头槽口;金属壳体另一侧面设有收放槽口;警示组件连接在金属壳体内,警示组件用于感应周围环境信号并能够发出警示信号。解决了应力、应变、轴力等监测元件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于支挡结构或围岩中,传感器测线部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屡被破坏的问题。本发明的金属壳体具有抗压、耐磨能力,接头槽口传感器测线,收放槽口对传感器测线进行释放,警示组件对周围环境信号进行处理发出警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及传感器测线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空间资源日趋昂贵,许多工程通过向地下深层发展的方式以节约城市的空间资源,例如:隧道工程、地铁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通常采用明挖和暗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以提高作业效率。
上述隧道工程、地铁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经常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围岩应力应变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主要采用各种钢筋、混凝土、岩体的应力计、应变计、轴力计等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应力、应变、轴力等监测元件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于支挡结构或围岩中,并同测线连接,靠测线引出到测量人员可接近的测线头部位,再由测量人员定期进行测试和检测。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空间狭小、施工机具和人员众多,施工周期长,施工工序繁杂,工程中,靠传统方式引出的传感器测线经常会遭到破坏,例如:大型机械的碾压、混凝土浇筑台车的刮蹭,以及人为施工的破坏等。任何一处测线的损害都会导致已预埋的应力应变监测数据的失真或者无法正常采集,这些损害不可预测、非主观、破坏后也难以修复。对于整个应力应变传感器监测系统而言,测线是最直观、最脆弱、最易遭受破坏的部分,虽然传感器测线的价值不高,但是,在应力应变监测系统中却举足轻重,传感器测线一旦遭受破坏,与之相连接的应力应变监测元件便将丧失其价值,从而使整个应力应变监测系统陷于瘫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力、应变、轴力等监测元件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于支挡结构或围岩中,传感器测线部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屡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传感器测线保护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应力、应变、轴力等监测元件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于支挡结构或围岩中,传感器测线部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屡被破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传感器测线保护装置,包括金属壳体和警示组件;
所述金属壳体内用于缠绕传感器测线;所述金属壳体的一侧面设有接头槽口,所述接头槽口用于预留传感器测线;所述金属壳体与一侧面相对应的另一侧面设有收放槽口,所述收放槽口用于对所述金属壳体内的与监测元件连接的传感器测线进行释放;
所述警示组件连接在所述金属壳体内,所述警示组件用于感应周围环境信号,并能够对所感应的周围环境信号处理后发出警示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组件包括警示器,所述金属壳体内设有连接槽;
所述警示器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警示组件还包括声控器,所述声控器与所述警示器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为弧形槽,所述警示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警示器沿着所述弧形槽均布排列;
每个所述警示器均与所述声控器电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9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