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眼部模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0147.4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5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府新区可纳儿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杜梦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部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医疗美容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眼部模拟方法,能够直观、准确的展示出手术前后的眼部外观效果,方便顾客进行对比选择。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A、建立对应的眼部原始图像模型;B、建立对应的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C、对照眼部原始图像模型对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进行修复处理,并生成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D、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并列展示眼部原始图像模型和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供顾客进行对比挑选;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多种双眼皮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模拟,能够直接对多种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进行直观对比,从而确定出最优、最满意的双眼皮设计方案,提高了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美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双眼皮造型术的3D眼部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开始追求美丽的脸庞,在脸上整形的众多方法中,不仅身上的整形、鼻部整形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且双眼皮手术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整形方式。只有经过眼部手术才能改善我们不是很美丽的眼睛外形,完美我们的脸型。
目前,顾客在进行双眼皮造型术之前,通常需要美容医师通过双眼皮设计器按压在眼睑上,临时的造型出双眼皮的效果,顾客根据该效果来感知术后外观。但双眼皮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的,其往往需要多次设计,并反复进行比对。在传统方式中,主要依靠顾客自行进行脑力记忆或者通过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显然,这样的方式是比较落后的,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且二维图像的展示不够直观,且干扰项较多,这也容易引起选择失误,造成医患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眼部模拟方法,能够直观、准确的展示出手术前后的眼部外观效果,方便顾客进行对比选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眼部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三维扫描获取原始状态下的顾客眼部参数信息,将该参数信息导入计算机的3D图像软件内,并建立对应的眼部原始图像模型;
B、通过双眼皮设计器实物对顾客的双眼皮进行多次设计,每一次设计后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设计状态下的顾客眼部参数信息,将该参数信息导入计算机的3D图像处理软件内,并建立对应的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
C、将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与眼部原始图像模型统一在同一个坐标系下,对照眼部原始图像模型对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进行修复处理,并生成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所述修复处理为剔除双眼皮设计器实物的干扰;
D、在计算机的显示屏上并列展示眼部原始图像模型和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供顾客进行对比挑选,以确定满意的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
E、确定好满意的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后,将该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的参数信息通过打印机打印,作为后续双眼皮造型术的参考数据。
优选的,步骤A和步骤B中所述的三维扫描包括CT扫描和三维光学扫描,CT扫描用于获取眼部解剖形态的图像参数信息,三维光学扫描用于获取眼部表面形态的图像参数信息。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修复处理的具体方式为,将眼部原始图像模型和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的表面形态图像进行分割方式完全相同的网格化处理,确定眼部设计初始图像模型中具有双眼皮设计器实物图像的修正网格范围,确定眼部原始图像模型中与修正网格范围对应的替换网格范围;利用替换网格范围的图像对修正网格范围的图像进行覆盖,获得眼部设计最终图像模型。
优选的,在步骤B中,美容医师通过双眼皮设计器实物对顾客的双眼皮进行多次设计,设计时采用手持式双眼皮设计器。
优选的,在步骤B中,顾客自身通过双眼皮设计器实物对双眼皮进行多次设计,设计时采用头戴式双眼皮设计器。
优选的,所述头戴式双眼皮设计器包括额板和对称设置在额板正面左右两侧的造型组件,所述额板的两端分别与头带的两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府新区可纳儿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府新区可纳儿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