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30266.X | 申请日: | 201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8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曹诗定;王伟;周倩茹;彭群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2;E01C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华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0 | 代理人: | 彭年才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行 地下 地下车库 环路系统 出入口 匝道 主线 车道 地块 行车 车库使用效率 地下停车库 地面道路 地面环境 地面交通 地面空间 交通压力 接口连通 紧急停车 区域内部 疏散通道 减小 路网 整合 小汽车 连通 交通 停车 外围 分流 缓解 服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其包括一条地下车行环路主线、多条出入口匝道以及多个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地下车行环路主线为三车道规模,逆时针方向单向行车;出入口匝道为两车道规模,双向行车,中间设共用紧急停车带,与地下车行环路主线连通;地下车行环路主线快速疏散通道两侧的服务车道与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连通。本发明的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可联系并整合区域地下停车资源,提高车库使用效率;集散出入地下停车库的交通,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增加区域内部的路网容量,此外,可利用外围的出入口匝道分流大部分进出地下车库的小汽车交通,从而减小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把更多地面空间留给行人与非机动车,提升地面环境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中心城区或核心商业圈,人流车流密集,地面交通拥堵不堪,如何有效疏解地面交通,同时整合区域地下停车资源,提高地下车库使用效率,是合理利用资源、提升城市品质的一大难题。为共享区域地下停车资源,现常用的方法为在各地下车库间增设联络通道,但联络通道通行效率低,且无法有效疏解地面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各地下车库间增设联络通道,来实现共享区域地下停车资源所存在的通行效率低,且无法有效疏解地面交通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地下车行环路系统,包括一条地下车行环路主线、多条出入口匝道以及多个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逆时针方向单向行车;所述多条出入口匝道与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连通,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与多个所述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采用三车道规模,中间为用于疏散地下环路内车辆的快速疏散通道,设计车速20~30km/h,两侧为服务于周边地块地下车库的车辆进出的服务车道,设计车速10~20km/h,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纵坡应满足排水要求,不小于3‰,且不大于5%。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的快速疏散通道车道的宽度为3.25m,两侧的服务车道宽度为3.0m,行车限界高度为3.2~3.5m。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的车道两侧设防撞墩,防撞墩结合路缘带设置,宽度不小于0.25m,车道的路面横坡1%~2%,路面最低侧设水沟,行车限界外侧设装饰板,装饰板与车道的结构侧墙间设置多种设备箱室,结构侧墙上方设置照明灯具,车道的顶板下方设金属风道,金属风道包括分开设置的进风道与排风道,金属风道下方安装行车指示牌,顶板下方以及金属风道的两侧设电缆桥架。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匝道双向行车,采用两车道规模,两侧为进出车道,设计车速20~30km/h,中间为共用紧急停车带,所述紧急停车带的中线与地面道路中央绿化带中线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出入口匝道两侧的进出车道的宽度为3.5m,中间共用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为2.5m,所述出入口匝道的行车限界高与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的行车限界高度保持一致,出入口匝道暗埋段的设备布置与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为双向两车道规模,车道总宽度不小于7.0m,设计车速10km/h,接口处行车限界高度与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的行车限界高度保持一致,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与其左侧的地块地下车库利用左侧的服务车道通过左侧的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左进左出,地下车行环路主线与其右侧的地块地下车库利用右侧的服务车道通过右侧的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右进右出。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车行环路主线的转弯处、与出入口匝道的连接处以及周边地块地下车库接口处环道内侧的半径不小于10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横抬梁架空线路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架T连碟叉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