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30282.9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53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汉峥;朱文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汇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5/053 | 分类号: | C08K5/053;C08K3/32;C08K5/3492;C08K3/22;C08K13/04;C08K7/14;C08L63/00;C08J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蒋仕平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湿法 缠绕 预浸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按重量份包括环氧树脂100份,环氧固化剂70‑83份,增韧剂12‑15份,促进剂0.3‑0.5份,季戊四醇3‑8份,聚磷酸铵8‑13份,氰尿酸三聚氰胺10‑15份,三氧化二锑18‑23份。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阻燃性能好,可达UL94 V0级,可以增强产品的机械性能和介电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属于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阻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复合材料的使用范围、工艺方法、以及材料的选用越来越宽。人们对材料的要去也越来越高,环保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复合材料的阻燃剂,多数是采用卤族元素阻燃,阻燃效果极佳,但在阻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卤化物,对环境和人体污染和损害很大,残留物不易消除。所以随之提出无卤阻燃的概念。
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的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都具有有意的粘结强度,且实用方便。另外环氧树脂具有介电性能好、收缩率小、硬度高、柔韧性好、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等特点,在国防、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飞机、航天器中的复合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封装材料、发电机绝缘材料、涂料等行业都大量使用环氧树脂,市场前景广阔。但是普通环氧树脂的极限氧指数较低(约19.8份),其易燃性及离火后的持续自燃容易引发火灾,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风险,难以满足阻燃性能要求。
环氧树脂预浸料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领域,环氧树脂玻璃丝湿法缠绕在过去采用有卤阻燃气相机理,通过金属离子活性成分和卤系阻燃剂起作用增加卤化氢反应,释放出更加有效的火焰抑制剂-金属卤化物。阻燃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卤化氢气体,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欧盟国家要求所有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必须采用无卤阻燃型材料,进行对意外燃烧的控制。常用的阻燃剂,如铝系(氢氧化铝)、磷系(赤磷、有机磷盐等)阻燃剂在实际使用中,在其他诸如PVC,PP,PC,PS,PA体系中具有非常好的阻燃效果,在如环氧模压、层压、浇注等工艺实施中也具有非常好的阻燃性能,但在环氧湿法缠绕工艺中,他们阻燃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本发明能有效提高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产品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无卤阻燃剂,包括多元醇、聚磷酸铵、含氮的多碳化合物和无机阻燃剂。
作为优选,所述多元醇为季戊四醇。
作为优选,所述含氮的多碳化合物为氰尿酸三聚氰胺。
作为优选,所述无机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包括季戊四醇3-8份、聚磷酸铵8-13份、氰尿酸三聚氰胺10-15份和三氧化二锑18-23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所述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预浸料中添加上述环氧玻璃纤维湿法缠绕无卤阻燃剂。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包括环氧树脂100份,环氧固化剂70-83份,增韧剂12-15份,促进剂0.3-0.5份,膨胀型阻燃剂21-38份,无机阻燃剂18-23份。
作为优选,按重量份包括环氧树脂100份,环氧固化剂70-83份,增韧剂12-15份,促进剂0.3-0.5份,季戊四醇3-8份,聚磷酸铵8-13份,氰尿酸三聚氰胺10-15份,三氧化二锑18-23份。
作为优选,所述环氧固化剂为甲基四氢苯酐。
作为优选,所述促进剂为苄胺。
作为优选,所述增韧剂为DH4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汇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汇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302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